[发明专利]双螺旋硅碳棒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8243.4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胡耀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格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42 | 分类号: | H05B3/42;H05B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铭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1134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45247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螺旋 碳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温元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螺旋硅碳棒。
背景技术
硅碳棒是用高纯度绿色六方碳化硅为主要原料,与一些配料加工制坯,再经2200℃高温硅化再结晶烧结而制成的棒装、管状等多种形状构造的非金属高温电热元件。硅碳棒使用温度高,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升温快、寿命长的特点,质地硬而脆,耐急冷急热,高温下不易变形,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抗酸能力强,还能与自动化电控设备配套,可得到精准的恒定温度,又可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按曲线自动调温。既使用方便,又安全可靠,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磁性材料、粉末冶金、陶瓷、玻璃、半导体、分析化验、科学研究等高温领域,成为隧道窑、辊道窑、玻璃窑炉、真空炉、马弗炉、冶炼炉以及各类加热设备的电加热元件。
现有的硅碳棒材质很脆,很容易在搬运、放置、安装等操作时受到不均匀的振动而发生无法补救的断裂,这种断裂对于双螺旋硅碳棒尤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螺旋硅碳棒,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双螺旋硅碳棒,为长条形结构,一端分开为两部分,为导电端,向另一端延伸相互缠绕成为双螺旋结构的发热段,在本发明中,所述双螺旋硅碳棒中空,导电端内设置有相互绝缘的两个金属电极,发热段双螺旋结构内布置有金属丝,金属丝两端分别与两个金属电极相连通。
在本发明中,所述双螺旋硅碳棒内设置有瓷棒,瓷棒位于发热段的部分呈圆柱状,位于导电端的部分呈片状,将两个金属电极分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电极为半圆弧状截面的长条形,与瓷棒的片状结构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瓷棒的片状结构向外延伸,卡在双螺旋硅碳棒导电端的两部分之间,提高其绝缘效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双螺旋硅碳棒的发热段端头为圆锥状,便于其顺利安装。
在本发明中,所述瓷棒位于发热段的端头为半球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发热效果好,金属丝有效的起到辐射升温的作用,瓷棒在保证绝缘效果的同时,还对电极进行限位,大大提升了硅碳棒的整体强度,硅碳棒顶端的锥形结构,更能便于硅碳棒安装时的顺利插装,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导电端1、发热段2、电极3、瓷棒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2所示的双螺旋硅碳棒,为中空的长条形结构,一端分开为两部分,为导电端1,向另一端延伸相互缠绕成为双螺旋结构的发热段2,顶端封闭为圆锥状,所述导电端1内设置有两个半圆弧状截面的长条形金属电极3,发热段2双螺旋结构内布置有金属丝,金属丝两端分别与两个金属电极3相连通,所述双螺旋硅碳棒内设置有瓷棒4,瓷棒4位于发热段2的部分呈圆柱形,位于导电端1的部分呈片状,将两个金属电极3分隔开,并向外延伸,卡在导电端1的两部分之间,所述瓷棒4位于发热段2的端头为半球状。
在本发明中,所述金属丝为辅热电阻丝,具体为钨或者钨合金。
本发明实际应用时,在双螺旋状发热段2升温发热的同时,金属丝也辅助升温,发热效果好,瓷棒4在发热段2内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在保证绝缘效果的同时,强化发热段2的结构,与电极配合,提高硅碳棒的整体强度。因此,本发明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结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格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格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8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