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鳉鱼的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7934.2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7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罗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智勇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7;A01K61/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自贡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鳉鱼 水族箱 养殖用水 养殖 丰年虾 放入 幼鱼 泥炭 微生态系统 成鱼饲养 动物养殖 漂浮网箱 孵化率 养殖水 一次水 气泵 喂食 鱼卵 充气 成活率 氧气 孵化 饲养 投放 监控 | ||
本发明属于动物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鳉鱼的养殖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孵化率高且成活率高的一种鳉鱼的养殖方法。鳉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节鳉鱼养殖用水;(2)在养殖用水内设置微生态系统,为鳉鱼养殖提供有益菌;(3)将鱼卵放入养殖用水中,将水温升至26‑29.5℃,孵化8‑15小时后,幼鱼孵出;(4)将幼鱼转移到水族箱内,在水族箱内放入漂浮网箱,饲养密度为4‑5尾/升,用气泵为水族箱充气,以维持水族箱内氧气含量,每天喂食丰年虾3‑4次;(5)成鱼饲养密度为3‑4条,每天投放3此丰年虾,每2天换一次水;每天监控养殖水的PH值,可通过草泥丸或泥炭来降低pH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鳉鱼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鳉鱼是银汉鱼目中一个庞大的家族,是鳉科数百种卵生顶游米诺鱼,广义上说包括卵生鳉鱼和卵胎生鳉鱼。鳉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半咸水、咸水和淡水中,包括沙漠地区的温泉。有些品种能长到15厘米长,以水面上的动、植物为食,常被人养在家庭水族馆里。
鳉鱼适应的水温环境在18~26℃,一般不应超过30℃,虽然有些品种可忍耐接近40℃的高温,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鳉鱼寿命缩短和驼背症等问题。绝大多数鳉鱼都生活在弱酸性的水质(pH5~7.5)中,有些对水质较敏感的南美洲品种需要用草泥丸或泥炭来降低pH值。
目前由于环境的破坏以及物种入侵的压力,鳉鱼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越来越少。同时,鳉鱼的来源还是以捕捞为主,人工培育工作进行的较少,由于对鳉鱼的原始生活环境以及鳉鱼独特的繁殖方式不了解,使得鳉鱼的养殖存在成活率普遍较低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孵化率高且成活率高的一种鳉鱼的养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鳉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鳉鱼养殖用水,水温保持在25.1~26.2℃;溶解氧含量5~9mg/L;PH值保持在6.9~7.4;
(2)在养殖用水内设置微生态系统,为鳉鱼养殖提供有益菌;
(3)将鱼卵放入养殖用水中,将水温升至26~29.5℃,孵化8~15小时后,幼鱼孵出;
(4)将幼鱼转移到水族箱内,在水族箱内放入漂浮网箱,饲养密度为4~5尾/升,饲养温度为25.1~26.2℃,用气泵为水族箱充气,以维持水族箱内氧气含量,每天喂食丰年虾3~4次,每次喂食量为鱼体体重的5%~6%,幼鱼养殖30~35天后,进入成鱼阶段;
(5)成鱼饲养密度为3~4条,每天投放3此丰年虾,每2天换一次水,每次留原水量的2/3~3/4,换水时清理水族箱内的残渣和排泄物;每天监控养殖水的PH值,可通过草泥丸或泥炭来降低pH值。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养殖用水内设置的微生态系统,有助于幼鱼及成鱼生长。通过漂浮网箱饲养幼鱼更适合幼鱼的生活及生物特性,提高幼鱼的成活率。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鳉鱼养殖方法可控性强,鱼体成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鳉鱼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鳉鱼养殖用水,水温保持在25.1~26.2℃;溶解氧含量5~9mg/L;PH值保持在6.9~7.4;
(2)在养殖用水内设置微生态系统,为鳉鱼养殖提供有益菌;
(3)将鱼卵放入养殖用水中,将水温升至26~29.5℃,孵化8~15小时后,幼鱼孵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智勇,未经罗智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79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华沙鳅的人工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泉水鱼的人工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