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钻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7149.7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7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庆 |
主分类号: | B25D16/00 | 分类号: | B25D16/00;B25D17/14;B23B4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冲击钻 橡胶 连接固定 前端外壁 成杯状 连接端 前端套 拉伸 无尘 钻孔 左端 污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钻,包括本体(1)、套管(2),所述套管(2)设置在本体(1)前端,且套管(2)的左端与本体(1)前端外壁固定连接,套管(2)材质为橡胶。本装置在本体(1)的前端套接有橡胶做成的套管(2),套管(2)的一端与本体(1)前端连接固定。实际使用时,可直接将套管(2)远离连接一端向与本体(1)的连接端拉伸,使得整个套管(2)成杯状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实际钻孔时,便于收集产生的无尘或污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钻,属于工具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冲击钻依靠旋转和冲击来工作。单一的冲击是非常轻微的,但每分钟40000多次的冲击频率可产生连续的力。可用于天然的石头或混凝土。冲击钻工作时在钻头夹头处有调节旋钮,可调普通手电钻和冲击钻两种方式。但是冲击钻是利用内轴上的齿轮相互跳动来实现冲击效果,冲击力远远不及电锤。它不适合钻钢筋混凝土。现有的冲击钻并未设置专门用于收集工作时产生的灰尘,使得在工作时会造成灰尘到处散落,造成污染。特别是人们在钻竖直向向的通孔时,钻孔时的灰尘会直接在重力作用下,散落一地不环保。同时在钻硬度较大的物体时,钻头容易发热损坏,往往需要不断加水或其他冷却液进行冷却,由于钻头在高速旋转会将水或其他冷却液甩出,使得污水到处飞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收集钻孔灰尘的冲击钻。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冲击钻,包括本体、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本体前端,且套管的左端与本体前端外壁固定连接,套管材质为橡胶。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套管为一端大一端小的结构,且小端与本体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实际使用方便。本装置在本体的前端套接有橡胶做成的套管,套管的一端与本体前端连接固定。实际使用时,可直接将套管远离连接一端向与本体的连接端拉伸,使得整个套管成杯状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实际钻孔时,便于收集产生的无尘或污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套管拉伸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本体1,套管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冲击钻,包括本体1、套管2,所述套管2设置在本体1前端,且套管2的左端与本体1前端外壁固定连接,套管2材质为橡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装置在本体1的前端套接有橡胶做成的套管2,套管2的一端与本体1前端连接固定。实际使用时,可直接将套管2远离连接一端向与本体1的连接端拉伸,使得整个套管2成杯状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实际钻孔时,便于收集产生的无尘。同时在使用本装置钻硬度较大的物体时,需要加水对钻头进行不断冷却,套管2拉伸后的杯状结构可有效防止污水四溅。
其中,上述装置中所述套管2为一端大一端小的结构,且小端与本体1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将套管2向固定端拉伸使得套管2呈杯状结构,便于收集钻孔时产生的灰尘和加水钻孔时产生的污水外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庆,未经杨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7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铁路工人使用的锤子
- 下一篇:一种可分离的冲击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