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钼氧化物‑碳自支撑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5864.7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2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李道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4/6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氧化物 支撑 复合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锂离子电池钼氧化物-碳自支撑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迫使人类寻找新的能源转化与存储方式。锂离子电池目前已充分应用到电子消费类产品中。而在能量密度更高,循环更耐久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体系中,仍然有很多挑战。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体系主要是石墨类碳负极材料,但受其理论比容量(372mAh/g)的限制,开发新型负极材料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
新型负极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Si,Sn,Ge等合金材料。这一类负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通常会引起较大的体积膨胀,最终导致电极粉化失效,循环性能较差。采用金属与碳材料符合可以有限抑制膨胀,改善循环,但是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除此之外,金属氧化物也可以被用做负极材料。
MoO3和MoO2都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MoO3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117mAh/g),但是电子电导率低,MoO2理论比容量较低(837mAh/g),但是电子电导率高。此外钼源在分解过程中,常会不完全氧化,生成MoO3/MoO2复合相(Y.S.Jung et al.Electrochemical reactivity of ball-milled MoO3-y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88(2009)286–291)。但单纯的将两者复合,不能改善MoO3电极材料本身电子电导率低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献中一般采用MoO3与碳负极材料复合的方法来改善电子电导率。如Yang采用石墨与MoO3材料复合,首次可逆容量达到385mAh/g,超过了石墨本身的理论容量(L.C.Yang et al.Graphite@MoO3composite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in propylene carbonate-based electrolyt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501(2010)218–220)。Liu采用石墨烯与MoO3材料复合,在电流密度为50mA/g条件下,首次可逆容量达到977.7mAh/g(C.-L.Liu et al.In situ synthesis ofα-MoO3/graphene composite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143(2014)1111-1118)。M.F.Hassan采用碳包覆的MoO3纳米带,在0.1C下容量达到1064mAh/g(M.F.Hassan et al.Carbon-coated MoO3nanobelt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95(2010)2372–2376)。Feng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纳米MoO3/C复合电极,在电流密度为40mA/g条件下,循环100周后,可逆容量达到710mAh/g(C.Feng et al.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oO3/Cnanocomposite.Electrochimica Acta 93(2013)101–106)。在公开号为CN 102569813 A和CN102931406 A的专利中,分别申请了MoO3/C和MoO2/C粉体技术的专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58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三维存储器的后栅工艺
- 下一篇:一种3D NAND闪存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