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竹的秋笋培育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75808.3 申请日: 2017-11-22
公开(公告)号: CN107821025A 公开(公告)日: 2018-03-23
发明(设计)人: 潘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 南充有机蔬菜工程技术中心
主分类号: A01G22/00 分类号: A01G22/00;A01C21/00
代理公司: 南充聚力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1207 代理人: 唐睿
地址: 637500 四川省南***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培育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雷竹的秋笋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 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2000年在都江堰市试种成功。由于早春打雷 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实为早竹之变种。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出 笋早、笋期长、产量高、收入多、年年出笋无大小之分、笋味鲜美、营养丰富 的特点。

在宋代赞宁的《笋谱》中记载:“种竹无时,雨后便移栽”。由于冬天降雨 量普遍偏少,长期以来竹子的造林季节都选择在春季进行。雷竹现阶段的栽植时间主要在春季2月,梅季6月。新栽植起4至5年的雷竹林称为丰产雷竹林。

由于雷竹在春季出笋,春季移栽对丰产雷竹林影响较重,而且严重影响丰产雷 竹林的竹笋产量。夏季栽植气温偏高,地块极易缺水,竹蔸失水,必需实行人 工浇灌3-5次,增大了栽植的工作量。并且,现阶段雷竹栽植技术的不完善,导致雷竹产出周期短、移栽成活率普遍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周期短、移栽成活率的雷竹的秋笋培育技术。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雷竹的秋笋培育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垦地: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30至40厘米,在冬季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

2、选择母竹:选择由新出笋生长2至3年的雷竹作为母竹;

3、挖掘母竹:将母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控制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直径大于等于25厘米,去掉多余的竹稍,控制竹稍数量为5至6支,控制去稍切口整齐、无破裂,用消毒药水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

4、栽培母竹:将母竹栽培到土壤中,栽培深度为土壤以下20至25厘米,将土壤回填夯实,然后在回填夯实的土壤表面铺设一层薄膜,以防止冻害和大雪危害,起到保温作用;

5、在以上标准化种植下,雷竹进入丰产的基础上,加强肥水管理,在充分满足其生长的营养需求和水分条件下,在秋季第二次出笋。

所述第二次出笋为秋笋,在9月底开始延续三个月,出笋期约85天左右,每亩的产量在400-500斤。

所述第二次出笋在雷竹林处在高产期时,早施重肥:新竹林成林后,于5月底及时早施重肥,每亩需投入腐熟的有机肥3吨,尿素50公斤,把肥料翻入土中,同时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到了9月份再次施肥,以每亩使用150公斤的投入量,翻耕入土,灌水。

所述第二次出笋包括及时浇灌:8月份至10月份天气高温干旱,及时浇灌,保持土层的湿润,每亩的每次浇灌灌溉水为10-12个立方,以浇透为准。

所述及时浇灌是根据土壤的湿润情况,可每隔半个月浇灌一次,同时使用秸秆适当进行覆盖保湿。

2016年5月-2016年11月在有机蔬菜基地试验,进行了对比实验:

1、E3雷竹试验区,5月份开始清除杂草;

2、于当月底开始施肥并于9月份加大肥水管理;

3、10月底秋笋笋芽破土;

4、11月份开始收获。

本发明与现有雷竹生产方式相比,具有以下效果和优点如下:

1、使用对散生雷竹竹笋的笋芽分化理论的推进研究,使用人为干预的方式让雷竹的笋芽提前分化及成熟,使得产出提前。

2、另外针对雷竹的自然生长规律中9月份的常规肥水管理起到了一次操作,受益两季的作用,同时保证了来年春笋的萌发的营养需求。

3、在干旱时期对土壤的输送及肥水管理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产出价值和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雷竹的秋笋培育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垦地: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30至40厘米,在冬季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既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林地造林条件,提高雷竹成活率,又可以冻死土中越冬害虫,有效降低林地害虫密度;

2、选择母竹:选择由新出笋生长2至3年的雷竹作为母竹,因为1年生雷竹竹鞭 处于弱龄阶段,抗寒能力弱,且冬季气温干燥,容易失水,3年以上的老竹不宜做母竹,因老竹竹鞭稀疏,鞭芽不齐,多数已出笋或腐烂,剩下少数的芽,质量差,不饱满,成活率低,有些虽然能栽活,但却不会发芽,更难以成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充有机蔬菜工程技术中心,未经南充有机蔬菜工程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58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