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蛭逃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5746.6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1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覃海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远程水蛭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40 | 分类号: | A01K61/40;A01K63/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 | 代理人: | 潘军铁 |
地址: | 5456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蛭 逃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蛭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水蛭逃逸装置。
背景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属冷血环节动物,背腹扁平,前端较细,体形呈叶片状,体长在1~30厘米之间,多数水蛭的体长在3~6厘米,体表呈黑褐色、蓝绿色甚至棕红色,表面有条纹或斑点,吸取血液,由咽经食道而贮存于整个消化道和盲囊中;身体分节,前端和后端的几个体节演变成吸盘,具有较强地吸附和运动的功能,身体各节均有排泄孔,开口于腹侧。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水蛭为无脊椎软体动物,无骨架结构,全体均可利用,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多肽、微量元和脂肪酸素等。
水蛭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因此较多的养殖户开始自建养殖池进行水蛭的人工养殖,常见的养殖池为上方开口,养殖池内上层为蓄水区,下层为泥土区。由于水蛭运动能力强,也会打洞钻土,并且一遇到雨天就会变得兴奋莫名,而不断地向外涌去,因此养殖池的防逃逸装置是水蛭养殖是否成功的重要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水蛭从养殖池逃跑的防水蛭逃逸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防水蛭逃逸装置,包括上方开口的养殖池,所述养殖池设有上层的蓄水区和下层的泥土区,所述养殖池的池内边缘近内壁处设有防逃网;所述防逃网由上至下分别设有倾斜拦截部、直立拦截部和固定部;所述倾斜拦截部与水平面形成锐角α,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直立拦截部的底部边缘并向所述养殖池内部弯折;所述直立拦截部的顶部高于所述养殖池池壁的顶部,底部与所述泥土区的上表面距离为h;所述防逃网内侧设有多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穿过所述防逃网的所述固定部,将所述防逃网固定在所述养殖池的所述泥土区内,所述防逃网的所述直立拦截部通过绳索绑附于所述固定柱上;所述防逃网于面向所述养殖池内的一侧表面覆设有塑料薄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15度≤α≤60度,60厘米≤h≤7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的底部为圆锥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的防水蛭逃逸装置,无论水蛭是从养殖池内向上爬出,或是向下钻洞逃窜,本发明均能进行有效拦截,使水蛭始终留在养殖池内。
2、由于防逃网位于养殖池的池内边缘近内壁处,防逃网上部设有与水平面成锐角倾斜的倾斜拦截部,并且于面向养殖池内的一侧表面覆设有塑料薄膜,避免了水蛭直接向上攀爬池壁逃出养殖池;防逃网的直立拦截部深入泥土区以下60厘米~70厘米,超过水蛭可以向下钻洞的最长距离,有效防止水蛭向下钻洞逃窜。
3、由于防逃网直立拦截部的顶部高于养殖池池壁的顶部,即使在雨天水过漫养殖池时,防逃网依然能够进行有效拦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防水蛭逃逸装置,包括上方开口的养殖池1,养殖池设有上层的蓄水区2和下层的泥土区3,养殖池1的池内边缘近内壁处设有防逃网;防逃网由上至下分别设有倾斜拦截部4、直立拦截部5和固定部6;倾斜拦截部4与水平面形成锐角α,α为15度,固定部6位于直立拦截部5的底部边缘并向养殖池1内部弯折;直立拦截部5的顶部高于养殖池池壁的顶部,底部与泥土区的上表面距离为h,h为60厘米;防逃网内侧设有多根固定柱7,固定柱7的底部为圆锥形,固定柱7的圆锥形底部穿过防逃网的固定部6,将防逃网固定在养殖池1的泥土区3内,防逃网的直立拦截部5通过绳索绑附于固定柱7上;防逃网于面向养殖池1内的一侧表面覆设有塑料薄膜(图中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远程水蛭养殖有限公司,未经广西远程水蛭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57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溞食物链式单缸保种培养方法
- 下一篇:泥螺的人工养殖饲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