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树体支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5279.7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6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罗振宇;李萍;于溟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14 | 分类号: | A01G17/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张竞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树体支撑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园林绿化施工技术领域的多功能树体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退耕还林,荒漠化防治,城市绿化等项目的大量建设,树木的绿化等效果作用明显,树木栽培移植是一个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新移植的树木通常需要一定的固定支撑装置用以控制树木的垂直度,保证树木在不利气候因素等的影响下树体垂直。日常生活中移植树木的支撑通常选用三至四根独立的木棍或钢管通过地面支撑上部绑扎至树体一定高度处,使得树木倾斜的荷载传递至支撑杆件上,保证树木的垂直度。在浪费大量木材或钢管等构件的同时对景观观赏造成一定影响,且树木种植并不都在光线充足的场所,尤其是在夜间,树木支撑杆件经常会给行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牢固,安全性高,并同时保证有效荷载传递,减少安全隐患的多功能树体支撑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多功能树体支撑结构,包括底座约束框架、支撑杆件和上部约束,所述上部约束位于底座约束框架的上方,上部约束为中空式的框架式结构,所述支撑杆件呈倾斜状设置在底座约束框架和上部约束之间,所述支撑杆件的上端与上部约束连接,所述支撑杆件的下端与底座约束框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座约束框架由四组底座构件组成,每组底座构件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梁,在连接梁的端部设置有拼接结构,四组底座构件通过拼接结构首尾拼接形成外缘为四边形的框架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拼接结构为一组相互匹配的榫卯结构。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插孔支座,所述底座约束框架上设置有与插孔支座外缘形状匹配的预留固定槽,所述插孔支座安装在预留固定槽中,所述支撑杆件的下端与插孔支座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插孔支座上设置有预留插孔,所述支撑杆件的下端插入预留插孔中。
进一步的是,多功能树体支撑结构上还设置有照明装置预留安装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座约束框架的边角处设置有倒角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多功能树体支撑结构,由底座约束框架、支撑杆件和上部约束,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支撑体系。上部约束套在树木主干个外围,对树木形成支撑,上部约束又通过支撑杆件与底座约束框架相连,支撑杆件呈倾斜状设置,载荷由上部约束通过支撑杆件传递至底座约束框架,最终有底座约束框架对整个系统形成有效支撑。相比现有技术中支撑杆件直接与地面接触的方法,本申请的支撑体系载荷分布更加合理,支撑体系更加牢固稳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底座约束框架基本组成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插孔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底座约束框架1,凹形榫卯结构101、预留固定槽102、凸形榫卯结构103、照明装置预留安装孔104、插孔支座2、预留插孔201、支撑杆件3、上部约束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申请的包括底座约束框架1、支撑杆件3和上部约束4,所述上部约束4位于底座约束框架1的上方,所述支撑杆件3呈倾斜状设置在底座约束框架1和上部约束4之间,上部约束4为中空式的框架式结构,所述支撑杆件3的上端与上部约束4连接,所述支撑杆件3的下端与底座约束框架1可拆卸连接。底座约束框架1、支撑杆件3和上部约束4,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支撑体系。上部约束4套在树木主干个外围,对树木形成支撑,上部约束4又通过支撑杆件3与底座约束框架1相连,支撑杆件3呈倾斜状设置,载荷由上部约束4通过支撑杆件3传递至底座约束框架1,最终有底座约束框架1对整个系统形成有效支撑。相比现有技术中支撑杆件3直接与地面接触的方法,本申请的支撑体系载荷分布更加合理,支撑体系更加牢固稳定。
所述底座约束框架1由四组底座构件组成,每组底座构件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梁,在连接梁的端部设置有拼接结构,四组底座构件通过拼接结构首尾拼接形成外缘为四边形的框架结构。座约束框架由四组独立底座构件组成,因为树体支撑体系是临时结构在树体生长稳定后需要方便拆除,在支撑期间支撑结构一般位于地平面以上,该结构的底部约束框架位于地面之上,形状规则,可与支撑树体共同形成一个整体景观效果,方便行人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52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