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型钢内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5247.7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胡琦;胡焕;朱海娣;黄星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33109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陈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型钢 支撑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型钢内支撑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在保证基坑内支撑体系的型钢内支撑梁的支撑密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基坑内支撑的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基坑型钢内支撑系统。它包括围凛组件,同一围凛组件由设置在基坑围护桩内侧的上围凛梁与下围凛梁组成;若干竖向导力连接件,竖向导力连接件包括位于基坑内的支撑件、上导力连接梁及下导力连接梁,所述上导力连接梁的一端与支撑件相连接,上导力连接梁的另一端往上围凛梁方向斜向上延伸并与上围凛梁相连接;所述下导力连接梁的一端与支撑件相连接,下导力连接梁的另一端往下围凛梁方向斜向下延伸并与下围凛梁相连接;以及位于基坑内的型钢内支撑梁与预应力加压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基坑型钢内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地下结构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在基坑侧壁及周围采用支撑、加固等保护措施。目前的基坑支撑系统通常包括绕基坑边缘设置的基坑围护桩、位于基坑围护桩内侧的围檩梁及设置在围檩梁之间的基坑内支撑。基坑内支撑通常包括通过预应力加压件对撑在围檩梁之间的型钢内支撑梁,型钢内支撑梁通过液压千斤顶在预应力加压件上施加预应力对撑在相对两侧的围檩梁之间,以此形成对基坑的支撑,保证基坑支撑系统的支撑强度。
目前的基坑内支撑体系中的型钢内支撑梁的端部要么直接抵接在围檩梁内侧面上,要么通过预应力加压件抵接在围檩梁内侧面上,要么通过三角件抵接在围檩梁内侧面上,目前的基坑内支撑是一种平面支撑结构,其结构稳定性欠佳,不利于保证基坑支撑系统的支撑强度。
另一方面,基坑内的型钢内支撑梁虽然能够对基坑形成支撑,但目前基坑内的各型钢内支撑梁之间相互独立,从而影响基坑内支撑的整体稳定性,进而影响基坑内支撑对基坑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基坑内支撑的整体稳定性,发明人在相邻的型钢内支撑梁之间安装连系梁,连系梁与型钢内支撑梁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这样一来虽然看似提高了基坑内支撑的整体稳定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连系梁很容易产生剪切破坏,导致连系梁无法有效的在型钢内支撑梁之间形成连接,从而无法有效的提高基坑内支撑的整体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以在保证基坑内支撑体系的型钢内支撑梁的支撑密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基坑内支撑的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而提高基坑内支撑对基坑支撑的稳定性的基坑型钢内支撑系统。
本发明在第一目的基础上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基坑内支撑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又能够有效避免连系梁出现剪切破坏,从而提高基坑内支撑对基坑支撑的稳定性的基坑型钢内支撑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坑型钢内支撑系统,包括:围凛组件,同一围凛组件由设置在基坑围护桩内侧的上围檩梁与下围檩梁组成;若干用于连接上围檩梁与下围檩梁的竖向导力连接件,竖向导力连接件包括位于基坑内的支撑件、上导力连接梁及位于上导力连接梁下方的下导力连接梁,所述上导力连接梁的一端与支撑件相连接,上导力连接梁的另一端往上围檩梁方向斜向上延伸并与上围檩梁相连接;所述下导力连接梁的一端与支撑件相连接,下导力连接梁的另一端往下围檩梁方向斜向下延伸并与下围檩梁相连接;所述支撑件、上导力连接梁与下导力连接梁共同构成三角支撑结构;以及位于基坑内的型钢内支撑梁与预应力加压件;所述型钢内支撑梁的一端抵在一竖向导力连接件的支撑件上,型钢内支撑梁的另一端通过预应力加压件抵在另一竖向导力连接件的支撑件上;所述预应力加压件包括可相互撑开的两个支撑部件,其中一支撑部件抵接在围檩梁的支撑件上,另一支撑部件通过螺栓与型钢内支撑梁的端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52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