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系统智能车位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4207.0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6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洪;周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5/04 | 分类号: | G07B15/04;G06Q30/06;G07C9/00;E01F13/04;E04H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位 新能源汽车 租赁系统 分时 双频 智能 低频激励器 标签 激励器 电控 地锁 射频识别系统 低压配电柜 获取并存储 驾驶员操作 电控底座 后保险杠 停车入位 主控芯片 面罩 唤醒 激活 驾驶 响应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车位,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系统智能车位,包括低频激励器、有源双频标签、RFID阅读器、电控地锁和低压配电柜,所述低频激励器安装在车位上,所述双频标签横向居中安装于车辆后保险杠面罩底部,所述电控底座包括主控芯片,所述双频标签进入激励器的作用范围被激活唤醒,获取并存储激励器的编号;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系统智能车位,射频识别系统和电控地锁在正常停车入位和驶离车位过程中响应及时,驾驶员操作体验良好,能够保证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车位,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系统智能车位。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分时租赁系统的借、还车站点在各城市中逐渐铺开。为了减少租赁运营的人力成本,这些站点多以无人值守的形式出现。由于无人监管,带充电桩的车位常被外部车辆占用,造成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同时给租赁运营系统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系统智能车位,射频识别系统和电控地锁在正常停车入位和驶离车位过程中响应及时,驾驶员操作体验良好,能够保证驾驶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系统智能车位,包括低频激励器、有源双频标签、RFID阅读器、电控地锁和低压配电柜,所述低频激励器安装在车位上,所述双频标签横向居中安装于车辆后保险杠面罩底部,所述电控底座包括主控芯片,所述双频标签进入激励器的作用范围被激活唤醒,获取并存储激励器的编号,唤醒后的双频标签处于RFID阅读器作用范围内,其存储的激励器编号和双频标签的ID被RFID阅读器读取,低压配电柜中的数据转换卡将双频标签ID和激励器编号群发给各车位控制卡,相应车位的地锁控制卡控制地锁执行解锁或上锁动作。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低频激励器的激励半径为2~8m。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控芯片采用STM32F103的32位微控制器。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125kHz与2.4GHz双频段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车辆身份的非接触自动认证;通过低频激励器的合理布置实现了车辆停放姿态的准确识别;利用控制器局域网实现了地锁的精确控制。射频识别系统和电控地锁在正常停车入位和驶离车位过程中响应及时,驾驶员操作体验良好,能够保证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站点的车位排列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系统智能车位,包括低频激励器、有源双频标签、RFID阅读器、电控地锁和低压配电柜,低频激励器安装在车位上,双频标签横向居中安装于车辆后保险杠面罩底部,电控底座包括主控芯片,双频标签进入激励器的作用范围被激活唤醒,获取并存储激励器的编号,唤醒后的双频标签处于RFID阅读器作用范围内,其存储的激励器编号和双频标签的ID被RFID阅读器读取,低压配电柜中的数据转换卡将双频标签ID和激励器编号群发给各车位控制卡,相应车位的地锁控制卡控制地锁执行解锁或上锁动作。
低频激励器的激励半径为2~8m。
主控芯片采用STM32F103的32位微控制器。
站点由多个连续的车位组成,每个车位安装一台智能地锁,用于控制车位使用权限。为使低频信号覆盖整个车位,在车位的前、后各布置一台地埋式低频激励器。充电桩设置在车位的后边线外部,为防止车辆跨车位停车,在相邻车位间设置了隔离柱。同时,为了防止车辆倒车时误撞充电桩,车位后部设置了定位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4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