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会议呼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3353.1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2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韦国华;胡小鹏;万春雷;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14;H04N7/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马永芬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会议 呼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视频会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视频会议呼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会议终端向第二会议终端或者会议平台发送请求信令,第一会议终端支持国密加密算法;第一会议终端接收第二会议终端或者会议平台的反馈信息;第一会议终端根据反馈信息判断第二会议终端是否支持国密加密算法;当判断出第二会议终端支持国密加密算法时,第一会议终端与第二会议终端建立基于国密加密算法的会议,利用国密加密算法对会议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由此,本发明在两端都支持国密加密算法的前提下,将国密加密算法应用在了视频会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为视频会议中数据的传输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障,有利于推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整合接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会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频会议呼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ITU-T H.323协议是联合国下辖的国际电信盟制定的一套标准的音视频传输协议,是目前大部分视频会议都会使用的通信协议。其由一组协议构成,包括用于建立呼叫的H.225、用于控制的H.245、用于大型会议的H.323以及用于补充业务的H.450.X等。
出于网络安全考虑,ITU-T H.323协议族中有一套H.235系列的标准,是专门针对H.323协议的安全和加密相关的标准建议和要求,绝大多数企业在使用H.323协议进行视频会议时,均会采用标准H.235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与此同时,国内包括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安标委,TC260),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议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工作委员会(TC8)等在内的部门也一直在致力于推进安全相关的标准化事宜。并且,国密局发布了包括SM1,SM2,SM3,SM4等等多套商密算法,用于对不涉及国家秘密内容但又具有敏感性的内部信息、行政事务信息、经济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
目前,上述所述的国密加密算法未能在视频会议领域得到应用,这使得国内视频会议的安全性缺乏一定的保障。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国密加密算法未能在视频会议领域得到应用,使得国内视频会议的安全性缺乏一定的保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呼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会议终端向第二会议终端或者会议平台发送请求信令,所述第一会议终端支持国密加密算法;
所述第一会议终端接收所述第二会议终端或者所述会议平台的反馈信息;
所述第一会议终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会议终端是否支持国密加密算法;
当判断出所述第二会议终端支持国密加密算法时,所述第一会议终端与所述第二会议终端建立基于国密加密算法的会议,利用所述国密加密算法对会议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可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判断出不支持国密加密算法时,所述第一会议终端与所述第二会议终端建立基于标准H.235加密算法的会议,利用所述标准H.235加密算法对会议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可选地,所述第一会议终端向所述第二会议终端发送的请求信令为H.225SETUP呼叫请求信令,所述呼叫请求信令携带有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会议终端支持国密加密算法的标识;
所述第一会议终端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会议终端的反馈信息为H.225CONNECT响应信令,当所述第二会议终端支持国密加密算法,则所述呼叫请求信令的反馈信息中还携带有用于表示所述第二会议终端支持国密加密算法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会议终端向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请求信令为ARQ查询请求信令,所述查询请求信令用于查询所述第二会议终端的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33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