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0586.6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8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培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0/27 | 分类号: | G02B30/27;G02F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严勇刚;何春兰 |
地址: | 22380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切换 显示器 液晶 透镜 组件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所述液晶透镜组件包括上基板、液晶层以及下基板,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相邻所述凹透镜柱之间形成有两种高度不同的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液晶透镜组件中,设置了两种高度不同的结合部,使得组装液晶透镜组件的时候,只有高度更大的第一结合部才会与上基板或配向膜产生均匀分布的非常细微的局部接触,完全不会产生类似于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那样由多个结合部连续大面积接触所带来的条纹,从源头上杜绝了条纹的产生,有效解决了由此产生的显示品质低下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光学组件,尤其涉及可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中提供3D显示功能的液晶透镜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2D/3D可切换显示器越来越受关注,例如,如下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209362.8,CN 201210183246.8,CN 201010512421.4以及CN201410048596.2中都对现有3D显示器的结构以及2D/3D的工作以及切换原理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普遍使用的双凸透镜液晶透镜的工作原理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面板发出带有特定方向的线偏光,然后经过双折射层,调整双折射层的相位延迟值为波长正数倍时,LCD面板发出的光经过双折射层之后不会发生偏振变化,从而使得位于双折射层上方的液晶透镜组件不作透镜作用使光直接通过,显示器显示为2D效果;当调整双折射层的相位延迟值为波长1/2时,LCD面板发出的光经过双折射层之后发生90度的偏振变化,位于双折射层上方的液晶透镜组件即可发挥透镜作用,显示器显示为3D效果。其中,CN201110209362.8和CN 201210183246.8的背景技术部分对于上述工作原理均有很详细的描述,关于这部分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上述现有技术进行理解,此处引用作为参考。
图1显示了一种典型结构的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主要包括上基板11、液晶层12以及下基板13,下基板13面向液晶层12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14。根据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上基板11面向液晶层12的一侧可以设置配向膜15(也可以没有配向膜),下基板13上可以设置相关的电极线路等。组装该液晶透镜组件时,由于各层材料的挠曲以及操作上受力不均的原因,相邻凹透镜柱14的结合部140与其上方的配向膜15之间会产生部分的连续大面积接触(在没有配向膜15的情况下是与上基板11产生部分的连续大面积接触),从而会出现图2所示亮度不均匀的条纹现象,二者连续接触的面积越大,条纹显示得越明显,因而会降低正面观看时的显示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具体来说,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其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调整,避免相邻凹透镜柱的结合部与其上方的基板或配向膜之间产生过多的连续接触区域,提高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2D/3D可切换显示器的液晶透镜组件,所述显示器包括LCD面板,所述液晶透镜组件包括上基板、液晶层以及下基板,所述下基板具有面向所述液晶层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横截面为凹弧形的凹透镜柱,其中,相邻所述凹透镜柱之间形成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所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最大垂直高度不同;所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最大垂直高度为第一高度h1的第一结合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最大垂直高度为第二高度h2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高度h1大于所述第二高度h2,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均匀分布于相邻所述凹透镜柱之间;所述第一结合部沿所述凹透镜柱的长度方向具有不同的高度,其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最大垂直高度与最小垂直高度的高度差h3大于等于0.5μm;所述第一高度h1与所述第二高度h2的差值大于等于1μm;所述凹透镜柱的折射率在1.3以上1.6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0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