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室内物品定位、管理以及分析的智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9644.3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8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飞;赵春鹏;夏敏;王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慧智星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N20/00;G06Q10/0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刘东亮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室内 物品 定位 管理 以及 分析 智能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物品定位、管理以及分析的智能系统,属于室内定位技术领域,所述智能系统包括智能识别模块、智能管理模块和云端机器学习模块,所述智能识别模块包括室内地图建模和识别模块、物品识别模块、物品定位模块,所述智能管理模块包括显示模块、室内物品数据库,所述云端机器学习模块包括地图识别模块、物品识别模块。结合和改进最新计算机视觉和定位技术的研究成果,搭建了一套精度高、响应快、成本低、稳定性高的用于室内物品识别、定位、管理的系统,将千万家庭从日常繁琐的对室内物品的归纳、跟踪和寻找中解放出来,让用户随时找到需要的物品,管理所有物品和分析所有物品,填补市场上该领域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物品定位、管理以及分析的智能系统。
背景技术
对物体的精确追踪定位是链接“物”和“电”的第一步,也是实现物联网飞跃的最重要的一步。现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实现精确度为4米的室外定位,显然对于室内物品或人员的定位是远远不足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室内定位技术主要包括:红外线定位、WiFi定位、超声波定位、射频识别定位、蓝牙定位、超带宽定位,他们各有优点和局限性。
红外线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用于室内定位精度较高。但是由于红外线穿透性极差,只能视距传播,当标识被遮挡时就不能正常工作,极易受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加上红外线的传输距离短,需要在每个遮挡背后、甚至转角都安装接收端,布局复杂,使得成本提升,而定位效果有限。
Wi-Fi定位可以在广泛的应用领域内实现复杂的大范围定位、监测和追踪任务,总精度比较高,但是用于室内定位的精度只能达到2米左右,无法做到精准定位。
超声波室内定位整体精度很高,达到了厘米级,结构相对简单,有一定的穿透性而且超声波本身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是超声波在空气中的衰减较大,不适用于大型场合,加上反射测距时受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影响很大,造成需要精确分析计算的底层硬件设施投资,成本太高。
射频识别室内定位技术作用距离很近,但它可以在几毫秒内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信息,且由于电磁场非视距等优点,传输范围很大,而且标识的体积比较小,造价比较低。但其不具有通信能力,抗干扰能力较差,不便于整合到其他系统之中,且用户的安全隐私保障和国际标准化都不够完善。
蓝牙传输不受视距的影响,但对于复杂的空间环境,蓝牙系统的稳定性稍差,受噪声信号干扰大,且在于蓝牙器件和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
超宽带定位技术具有穿透力强、抗多径效果好、安全性高、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精确定位精度等优点,但由于新加入的盲节点也需要主动通信使得功耗较高,而且事先也需要布局,使得成本无法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室内物品定位、管理以及分析的智能系统,实现厘米级室内物品定位,克服现有室内定位技术存在的定位精度不高、抗干扰能力差、系统稳定性差、成本高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物品定位、管理以及分析的智能系统,包括智能识别模块、智能管理模块和云端机器学习模块,
所述智能识别模块包括室内地图建模和识别模块、物品识别模块、物品定位模块,所述智能管理模块包括显示模块、室内物品数据库,所述云端机器学习模块包括地图识别模块、物品识别模块,
所述室内地图建模和识别模块根据室内智能终端采集的图片以及加载云端机器学习模块的地图识别模块生成室内地图,识别并输出不同房间类型;
所述智能识别模块的物品识别模块根据室内智能终端采集的图片以及加载云端机器学习模块的物品识别模块识别并输出物品识别结果;
所述物品定位模块根据室内地图建模和识别模块生成的室内地图以及智能识别模块的物品识别模块输出的物品识别结果确定物品在地图上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慧智星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慧智星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96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