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压低温气体压力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6043.7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8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蒋磊;林觉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0B15/34 | 分类号: | B30B15/34;B30B15/26;B30B1/38;G05D27/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572100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压 低温 气体 压力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超高压低温气体压力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一体式压力筒或框架式压力装置(如冷等静压机),一般选择水、乳化液或油等液态物体作为传压介质来实现工作缸内在常温下的超高压状态。但是选择液态传压介质,容易夹杂沉淀物或者其他异物,往往会给工作缸体及制品造成污染,甚至会对高压管路和高压阀件等造成磨损堵塞。热等静压机虽然使用气体作为传压介质,但往往工作温度很高,只能用于高温高压的特殊工况。目前冷等静压机在食品成型、保鲜甚至生物药物制备、灭菌领域已经显示出一定的运用潜力,但是由于其采用液态传压介质,往往也伴随诸多弊端,比如上述的污染问题、传压介质与制品发生反应等问题就更为凸显。同时,传统的冷等静压机功能单一,比如工作缸内物理,化学,生物等数据的采集,制品应变物理参数,食药品含菌量随温度、压力变化参数等,这些新提出的测试要求,传统的压力装置尚无法满足。
与液体相比,气体作为传压介质更易清洁和维护。目前,气体作为传压介质在冷等静压技术领域尚未被运用起来,主要是因为气体受压将释放大量热量,导致工作缸内温度急剧上升,将无法形成高压低温的工作环境,所以采用气体作为传压介质,需要考虑气体被压缩至超高压力状态下如何降温的问题,一方面既要实现高压,另一方面又需保持低温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单独控制通过每个导流孔的冷却介质流量,可在加压及冷却过程温度补偿和压力补偿的超高压低温气体压力实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高压低温气体压力实验装置,包括压力缸和控制装置,所述压力缸的上端设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与压力缸的上盖连接,上盖设有密封结构和真空阀,压力缸的底部设有增压电磁阀;所述压力缸的外壁上设有冷却罩,冷却罩的入口端上连接有流量电磁阀,压力缸内设有传感装置,传感装置、增压电磁阀和流量电磁阀通过线路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冷却罩包括冷却夹套和冷却夹板,冷却夹套贴设于压力缸的外壁上,冷却夹板贴设于压力缸底部;所述冷却夹套的介质出口与冷却夹板的介质入口连通,流量电磁阀连接在冷却夹套的介质入口上,流量电磁阀与外部冷却系统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冷却夹套为具有多个导流孔的螺旋夹套,任一导流孔上均设有独立的流量电磁阀,冷却夹板为板式蜂窝点夹套。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冷却夹套的外表面上涂覆有隔热层。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传感装置包括温度感应器、压力感应器、应变片、摄像头、照明器或其他物理生物传感元件,上盖的里端面上设有密封连接器,传感装置连接密封连接器进而与控制装置进行数据交换,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和信息处理系统。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合理,通过气体作为传压介质,避免了传统液态传压介质冷等静压机出现的诸多问题,多导流孔螺旋冷却夹套和板式蜂窝点夹套组合结构,可单独控制通过每个导流孔的冷却介质流量,从而可以更精准调节冷却效果,同时板式蜂窝点夹套兼备冷却面积大和流速快的特点,可以实现快速冷却,同时解决了实验装置在加压及冷却过程温度补偿和压力补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压力缸;2、冷却罩;3、控制装置;11、上盖;12、提升机构;13、真空阀;14、密封连接器;21、冷却夹套;22、冷却夹板;23、导流孔;24、隔热层;31、流量电磁阀;32、增压电磁阀;33、传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60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