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原位复合二氧化钛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5970.7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1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罗明;周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复合 氧化 纤维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原位复合二氧化钛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乙烯亚胺和钛源前驱体加入水中,并在容器中进行搅拌,得到钛源前驱体与聚乙烯亚胺复合纤维结构的混合液;(2)收集步骤(1)所得混合液中的反应产物沉淀;(3)将反应产物在炉中以保护气氛中进行煅烧,最终得到碳原位复合的二氧化钛纤维电极材料。本发明借助聚乙烯亚胺作为结构诱导剂和碳源前驱体,借助搅拌使钛源前驱体吸附在聚乙烯亚胺分子链上形成纤维结构,通过保护气氛煅烧,聚乙烯亚胺裂解为碳,形成碳原位复合二氧化钛纤维,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控制、成本低、电化学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原位复合二氧化钛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与金属锂的电极电位接近,在电池快充或过充时表面会析出金属锂枝晶,易引起电池内部短路和爆炸,在电动汽车的应用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首次充放电时,表面形成SEI膜,造成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大;溶剂分子的共嵌入则直接导致了石墨层的塌陷,使循环寿命有限,限制了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嵌锂电位(1.5-1.8 V vs Li/Li+), 可避免锂枝晶和SEI膜的生长,具有安全性好的优点;锐态矿型二氧化钛的理论比容量为335 mAh/g,接近石墨的理论比容量(372 mAh/g),且成本低、资源丰富;二氧化钛是一种“零应变”嵌锂材料(4%),具有循环寿命长的优点。因此,二氧化钛是一种理想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但二氧化钛较低的电子导电率和离子迁移率限制了其应用。一维结构的二氧化钛或二氧化钛与碳复合将有助于提高电子传导速率和减小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路径。
已报道的合成一维结构二氧化钛的方法有模板法 [Caruso RA, et al. AdvMater 2001; 13: 1577],气-液-固生长 [Zhuge F W, J. Phys. Chem. C 2012, 116,24367],化学气相沉积 [Lee J –C, et al., Cryst. Growth Des., 2007, 7 , 2588],电化学阳极氧化法[Paulose M, et al. J Phys Chem C 2007;111:14992],电纺丝法[ZhaoTY, et al. Mater Chem 2010;20:5095],水热法[Kasuga T, et al. Adv Mater 1999;11: 1307;Liu B, et al., J. Am. Chem. Soc.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控制、成本低、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碳原位复合二氧化钛纤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用的核心试剂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又称聚氮杂环丙烷,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合成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59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