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65062.8 申请日: 2017-11-21
公开(公告)号: CN107802956A 公开(公告)日: 2018-03-16
发明(设计)人: 孙笑奇;董成友;李海兰;张颖;俞君英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N1/36 分类号: A61N1/36
代理公司: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代理人: 王挺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皮肤 多头 式微 电流 控制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美容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日光照射,自然老化,痤疮和遗传等导致皮肤出现黑斑与皱纹,失去光彩且变得松弛,日常人们通过涂抹护肤品,如营养液,化妆水和保湿液于皮肤表面来改善皮肤,但这些不能渗入真皮层来影响皮肤胶原蛋白。目前市面上的美容仪大多采用高频率的射频技术进行皮肤护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集成电流、电脉冲方式,震动按摩方式,彩光护肤方式。微电流更接近生物体组织修复时的自发生物电流,采用微电流脉冲调制技术,对人体皮肤、经络、穴位实施作用以达到紧肤祛皱、美容护肤的目的。

微电流刺激可以增加ATP的产生、增加蛋白合成、增加离子交换、加快细胞运输、加快血液循环。在1969年,Wolcott团队报告使用200-800微安电流加速伤口愈合,瘢痕组织抗张强度更好,抗菌能力更强。药理学安舒二氏定律指出,弱刺激增强生理活动,强刺激抑制生理活动。

然而这些功能与技术均是相对独立的,多数不能同时作用于皮肤,造成美容仪的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且护理周期较长,目前市场上的美容仪均采用正负两个电极实现的一个或两个按摩头接触皮肤,按摩的效率大大降低,另外这种按摩仪在结构上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皮肤用多头式微电流仪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导电头、单片机模块、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数量与导电头数量相等的开关子模块,所述开关子模块用于控制对应连接的导电头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多个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为高电平分别与相应的导电头连接,输出端为低电平,所述单片机模块的多个控制端口分别与对应的开关子模块的受控端连接,控制系统工作时,控制多个开关子模块轮换导通或断开,多个导电头中至少有一个导电头输出高电平且有一个导电头输出低电平。

优化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基准电压模块,为控制系统提供基准电压,所述基准电压模块的控制端与单片机模块连接;

恒流源模块,恒流源模块包括与导电头数量相等恒流源子模块;连接多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入端作为恒流源模块的输入端,恒流源模块的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每个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开关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子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地连接;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给单片机模块、基准电压模块、恒流源模块供电。

优化的,所述导电头至少设为三个。

优化的,多个导电头的中心相连围成一个封闭区域。

优化的,所述基准电压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6A、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9,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经过电阻R13与单片机模块的一控制端连接,漏极经过电阻R16与运算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源极与地连接,电阻R18的两端分别与电源和运算放大器U6A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经过电阻R14与单片机模块的另一控制端连接,漏极经过电阻R17与源极连接后接地,漏极还经过电阻R19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6A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作为基准电压模块的输出端Net10,电源端经过电容C9与接地引脚连接。

优化的,多个恒流源子模块的结构均相同,多个恒流源子模块中均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U,基准电压模块的输出端经过第一电阻与运算放大器U的正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正输入端还经过第二电阻后作为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负输入端一路经过第五电阻与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路经过第四电阻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的输出端经过第三电阻与相应的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优化的,系统还包括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一个任一恒流源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单片机模块连接。

优化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和依次连接的电池、低升压模块和高升压模块,所述低升压模块还与基准电压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所述高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源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经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与单片机模块的电源端连接。

优化的,还包括智能充电模块、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经过智能充电模块与电池连接,还通过单片机供电处理模块与单片机模块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50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