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3537.X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0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昱;姜永海;席北斗;廉新颖;彭星;马志飞;杨鹊平;徐祥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E03B3/3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污染 地下 水中 dnapl 修复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阻隔墙、抽出处理单元和回灌单元,其中,
所述垂直阻隔墙布设于受污染区周围,用于将受污染地下水阻隔于所述垂直阻隔墙内;
所述抽出处理单元包括布设于受污染区内的若干抽水井和地表处理设施,通过所述若干抽水井将受污染地下水抽出并送至地表处理设施内处理和去除DNAPL污染物;
所述回灌单元包括若干回灌井管,所述回灌井的下端位于含水层隔水底板上方15~30mm处,所述回灌井管不开设筛孔,通过所述若干回灌井管将经所述地表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水和表面活性剂从回灌井管底部回灌至受污染区目标含水层,所述若干回灌井管以紧贴所述垂直阻隔墙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垂直阻隔墙朝向受污染区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阻隔墙的上端超出地表面30~50mm,下端埋设在受污染区含水层隔水底板内以与其围成密封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阻隔墙为厚度为2~4mm的HDPE土工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管的上端与所述垂直阻隔墙的上边缘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管的管径为30~50mm,所述回灌井管的布设间距与区域地下水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平方根成反比,且最大井管间距为5~8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井的管径为300~4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处理设施包括若干抽水泵、若干导水管和若干填料区,一所述填料区配置有至少一抽水井和至少一回灌井,所述抽水井、填料区和回灌井之间依次通过所述导水管连接,且在所述导水管的进水端和抽水井之间设置有所述抽水泵,所述填料区用于对受污染地下水进行处理以去除DNAP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受污染区内不同区域的所述填料区的长度与区域地下水污染物浓度的对数成正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垂直阻隔墙开槽布设的同时布设所述回灌单元。
10.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污染阻控的地下水中DNAPL污染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布设所述垂直阻隔墙、抽出处理单元和回灌单元;
(2)将受污染地下水通过所述抽出处理单元抽至地表进行处理以去除DNAPL;
(3)向经所述抽出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水加入表面活性剂后,通过所述回灌单元进入目标含水层并间隔一段时间,增强含水层中DNAPL的溶出;
(4)重复进行步骤(2)至(3)的处理,以循环往复地溶出DNAPL。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回灌单元内的回灌井管作为地下水修复效果的监测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35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印刷废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制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