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水稻不同生育期变水位排涝的田间控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1907.6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5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强;吴启侠;张怀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3/00 | 分类号: | E02B13/00;E02B13/02;E02B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402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水稻 不同 生育 水位 排涝 田间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农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应水稻不同生育期变水位排涝的田间控水装置,连通田头地边沟和田间末级排水沟,包括集水池、溢流池和输水管,田头地边沟交汇于集水池,集水池的底部低于田头地边沟的底部,集水池的下部为沉泥空间,集水池与溢流池连通,且连通处设有水位控制闸,溢流池的底部连通输水管的首端,输水管的末端伸入田间末级排水沟。本发明可自如地调节田间水位,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耐淹水深要求,减少排水对田埂和末级排水沟边坡冲刷作用,有利排水沟边坡稳定和防止排水沟泥沙淤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应水稻不同生育期变水位排涝的田间控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上缺乏简单价廉、操作方便且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排涝留蓄要求的稻田排涝蓄水控制装置,在强降水过程或雨后往往采取直接扒开田埂向田间末级固定排水沟(农沟)排除田间涝水。这种原始粗糙的稻田排涝技术,不易准确控制雨后稻田所需要的必要田间水层,且排水初期流速较大的股状水流会冲刷侵蚀田埂和排水沟的边坡,造成沟渠泥沙淤积,进而影响排水沟的排涝能力,不利于农田排涝降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应水稻不同生育期变水位排涝的田间控水装置,可自如地调节田间水位,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耐淹水深要求,减少排水对田埂和末级排水沟边坡冲刷作用,有利排水沟边坡稳定和防止排水沟泥沙淤积。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是:一种适应水稻不同生育期变水位排涝的田间控水装置,连通田头地边沟和田间末级排水沟,包括集水池、溢流池和输水管,田头地边沟交汇于集水池,集水池的底部低于田头地边沟的底部,集水池的下部为沉泥空间,集水池与溢流池连通,且连通处设有水位控制闸,溢流池的底部连通输水管的首端,输水管的末端伸入田间末级排水沟。
而且,所述水位控制闸为折叠式,包括拦泥坎、支撑架、折叠式闸门、螺杆和手柄,拦泥坎位于支撑架底部,折叠式闸门与支撑架滑动连接,螺杆与支撑架螺纹连接,螺杆一端设置手柄,另一端连接折叠式闸门。
而且,所述输水管的末端处为管壁具有许多小孔的消能段,在该消能段的外部套设由连接件连接的导水套管,导水套管连接挑流舌。
而且,所述消能段的长度等于田间末级排水沟雨季出现的平均水际线至日常排渍出现的水际线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自如地调节田间水位,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耐淹水深要求;对涝水进行消能,并引导水流落入田间末级排水沟的中间区域,减少排水对田埂和末级排水沟边坡冲刷作用,有利排水沟边坡稳定和防止排水沟泥沙淤积;实现了田间精准控制排水,操作简单,易于在生产中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集水池和溢流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位控制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输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挑流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田头地边沟,2、田间水面,3、田面,4、田间末级排水沟,5、雨季平均水位线,6、日常排渍水位线,7、集水池,8、溢流池,9、水位控制闸,10、拦泥坎,11、支撑,12、折叠式闸门,13、螺杆,14、手柄,15、输水管,16、消能段,17、连接件,18、导水套管,19、挑流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19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