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0953.4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3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步正;章靠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1 | 分类号: | H04L12/801;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包括:第一IRF成员设备接收第一正向流量;根据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为第一正向流量分配第一公网地址,并根据第一公网地址以及第一正向流量,创建主会话,并根据主会话发送第一正向流量;以及,将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使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用户端发送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这样,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其对应的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直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发送,从而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企业中,企业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智能弹性架构(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IRF)组,并基于IRF组提供业务服务,IRF组具有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并且能够简化网络运行,提高运营效率,具有高可靠性。
目前,通过IRF组中当前主流1+1板间热备来实现对用户端的正向流量进行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并基于转换后的公网地址将用户端的正向流量发送给接收端。如图1所示,用户组A的正向流量会被引流到第一设备A的第一运营商级的网络地址转换(Carrier-Grade NAT,CGN)板A中做NAT,第一CGN板使用地址池A里的地址对用户组A的正向流量做NAT;而用户组A的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由于目的地址是地址池A里的地址,仍然需要被引流在第一CGN板A中做NAT,同理对于用户组B。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保证每个用户组同一应用的正向流量和反向流量所走的路径一致,即均在同一设备的CGN板上处理,但该实现方式在IRF下会遇到严重的问题:
如图2所示,以用户组B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聚合链路基于负载均衡策略,将用户组B的正向流量分发到任意一个设备中,若该正向流量被分发到第一设备A中,第一设备A中的第一用户侧业务板根据该正向流量携带的标识信息识别该正向流量对应于第二CGN板B,此时,第一用户侧业务板需要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将该正向流量发送至第二CGN板B上做NAT,同样,若用户组B的反向流量被分发到第一设备A中,第一网络侧业务板在根据该反向流量携带的标识信息识别该反向流量对应于第二CGN板B,此时,第一网络侧业务板需要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将该反向流量发送至第二CGN板B上做NAT。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大量的流量要基于IRF链路进行传输,从而导致IRF链路极易拥塞,同时设备的转发能力受限于IRF链路的带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采用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和传输,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的拥塞问题,且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弹性架构IRF组中携带有第一运营商级的网络地址转换CGN板的第一IRF成员设备,所述IRF组包括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所述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共享地址池,所述地址池中预先存储有公网地址,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正向流量,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根据所述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为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分配第一公网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公网地址以及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根据所述主会话,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以及,
将所述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使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0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豆类食品检查用的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形漏液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