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构造建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9907.2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5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侠;杨德超;石太军;刘丽娟;嵇红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E02B7/02;E02B8/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傅剑涛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谷 溪水 净化 构造 建筑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构造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谷中的涧溪水属于天然水源,山区营地常取用涧溪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或水利水电工程冷却用水。
一般情况下,山谷中涧溪泥砂含量较高,水中的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最主要的是磨损机泵、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过程,因此需设置预沉淀构筑物以去除大部分泥砂。一般处理的方法为:建沉砂池进行自然沉淀,将涧溪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颗粒相对密度大于1的表现为下沉,相对密度小于1的表现为上浮,从而利用沉砂池沉降、澄清、降低浊度,初步达到净化的目的。但沉砂池只能简单去除水体中粒径大于0.2mm的粗颗粒,水体中的微小颗粒得不到有效去除;并且沉砂池需要水流速度慢,为了降低沉砂池中的水流速度,需要的沉砂池占地规模较大,在山区较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的构造建筑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构造建筑结构包括滤水坝、台阶式消能结构、沉砂池、滤水池、蓄水池和排水沟;滤水坝横贯涧溪阻断水流,滤水坝内设置有排水管,台阶式消能结构、沉砂池、滤水池、蓄水池和排水沟均设置于滤水坝下游;台阶式消能结构与排水管正对;沉砂池设置于台阶式消能结构下游并与台阶式消能结构正对;滤水池内设置有过滤结构,过滤结构的上部空间与沉砂池通过第一溢流口连通;蓄水池与过滤结构的下部空间通过排水口连通;排水沟与蓄水池通过第二溢流口连通。
进一步的是: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构造建筑结构包括溢流通道,滤水坝内设置有水坝溢流口,溢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水坝溢流口和排水沟连通。
进一步的是:溢流口高于排水管。
进一步的是:滤水池设置于沉砂池的一侧,溢流通道设置于沉砂池的另一侧,蓄水池设置于滤水池的下游方向,排水沟设置于沉砂池的下游方向。
进一步的是:过滤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细沙层、粗砂层和卵石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滤水坝能够聚拢山谷中的散乱水体,便于后续集中利用。
(2)沉砂池和过滤池两步净化,水质处理效果较好、再生水质优良。
(3)建设与运行费用低,次生环境影响小,占地面积较小。
(4)水流依靠自身的流动性流经各部分,净化过程无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构造建筑结构俯视图;
图2是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构造建筑结构俯视图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涧溪1、滤水坝2、台阶式消能结构3、沉砂池4、滤水池5、蓄水池6、第二溢流口7、排水沟8、水坝溢流口9、溢流通道10、排水管11、排水口12、第一溢流口13、过滤结构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为了提供一种适用于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的构造建筑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山谷中涧溪水质净化构造建筑结构包括滤水坝2、台阶式消能结构3、沉砂池4、滤水池5、蓄水池6和排水沟8;滤水坝2横贯涧溪1阻断水流,滤水坝2内设置有排水管11,台阶式消能结构3、沉砂池4、滤水池5、蓄水池6和排水沟8均设置于滤水坝2下游;台阶式消能结构3与排水管11正对;沉砂池4设置于台阶式消能结构3下游并与台阶式消能结构3正对;滤水池5内设置有过滤结构14,过滤结构14的上部空间与沉砂池4通过第一溢流口13连通;蓄水池6与过滤结构14的下部空间通过排水口12连通;排水沟8与蓄水池6通过第二溢流口7连通。
滤水坝2能够聚拢山谷中的散乱水体,便于后续集中利用,并将水流从排水管11中集中排出至台阶式消能结构3。台阶式消能结构3的形状与楼梯类似,能够降低水流流速,水流流过台阶式消能结构3后进入沉砂池4,能够减少后续沉砂池4中水流扰动,使沉砂池4能够顺利进行沉淀。沉砂池4中,水中的粗颗粒得以沉淀,水得到初步净化,初步净化的水从第一溢流口13流入滤水池5。滤水池5中,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杂质被截留在过滤结构14上,进一步净化水,过滤不仅能让水的浊度进一步降低,而且能去除部分水中的有机物、细菌乃至病菌。过滤后的水从排水口12进入蓄水池6存储,并供人们利用。多余水从第二溢流口7进入排水沟8流入下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厨房卫浴用台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多级污水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