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术显微镜用助手镜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9745.2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6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大维;索继元;韩星;穆郁;李景;于双双;孟军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1/04 | 分类号: | G02B21/04;G02B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张然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 显微镜 助手 光学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术显微镜助手镜光学系统,包括:助手镜小物镜目视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分光棱镜系统与所述助手镜小物镜目视装置的助手镜光学转像装置,所述助手镜光学转像装置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第一反射镜,转接所述分光棱镜系统的出射光束;第二反射镜,转折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出射光束至所述助手镜小物镜目视装置,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出射光束具有出射光轴;还包括相对所述出射光轴对称设置的两块斜方棱镜,均具有与所述出射光轴垂直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且所述出射面相对所述入射面远离所述出射光轴,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出射光线射入两块所述斜方棱镜的入射面,通过两块所述斜方棱镜的出射面射出后分别相对所述出射光轴偏移一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手术显微镜光学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显微镜用助手镜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手术显微镜应用在复杂的显微手术中,是辅助手术成功进行的关键设备,手术显微镜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手术显微镜的镜头主光路主要由大物镜,变倍系统,小物镜转像系统以及目镜系统组成;其中大物镜可分为定焦大物镜与可调焦大物镜;变倍系统分为连续变倍系统与分档变倍系统;小物镜转像系统根据不同使用情况设计不同的棱镜结构形式。
手术显微镜助手镜一般作为手术显微镜附件,安装在手术显微镜的主光路中,助手镜光轴与手术显微镜光轴重合(夹角0°)或成一定的夹角相交于物面中心,两者视野重叠。其使用为医院手术、教学及科研带来了便利。
专利号为201420743624.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术显微镜用助手镜光学系统,通过使用道威棱镜实现了对于俯仰调节造成的成像旋转的补偿,重点描述道威棱镜在手术显微镜助手镜的位置设定,但是其未公开相关的透镜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术显微镜助手镜光学系统,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手术显微镜助手镜光学系统,与手术显微镜的分光棱镜系统相连接,其中,包括:助手镜小物镜目视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分光棱镜系统与所述助手镜小物镜目视装置的助手镜光学转像装置,所述助手镜光学转像装置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第一反射镜,转接所述分光棱镜系统的出射光束;第二反射镜,转折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出射光束至所述助手镜小物镜目视装置,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出射光束具有出射光轴;还包括相对所述出射光轴对称设置的两块斜方棱镜,均具有与所述出射光轴垂直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且所述出射面相对所述入射面远离所述出射光轴,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出射光线射入两块所述斜方棱镜的入射面,通过两块所述斜方棱镜的出射面射出后分别相对所述出射光轴偏移一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显微镜助手镜光学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两块所述斜方棱镜的入射面的一端点与所述出射光轴的同一位置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显微镜助手镜光学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助手镜光学转像装置还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设置于所述分光棱镜系统和所述第一反射镜之间,所述第三透镜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显微镜助手镜光学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为双胶合透镜,按照入射光束传递路径依序具有第一镜面、第二镜面和第三镜面,所述第一镜面和所述第二镜面为球面,所述第三镜面为平面,所述第一镜面的半径为49.38mm,所述第二镜面的半径为-26.44mm,所述第二镜面至第一镜面的厚度为4.00mm,所述第三镜面至所述第二镜面的厚度为1.8mm。
根据本发明的手术显微镜助手镜光学系统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组为双胶合透镜,按照光束传递路径依序具有第七镜面、第八镜面和第九镜面,所述第七镜面为平面,所述第八镜面和所述第九镜面为球面,所述第八镜面的半径为26.44mm,所述第九镜面的半径为-49.38mm,所述第七镜面与所述第六镜面的间隔为131.44mm,所述第八镜面至所述第七镜面的厚度为1.80mm,所述第九镜面至所述第八镜面的厚度为4.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7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