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降镉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9310.8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5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友才;兰时乐;胡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7/32 | 分类号: | C09K17/32;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地址: | 41012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降镉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生产中的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降镉剂。
背景技术
镉(Cd)是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化学活性强、移动性大、毒性持久,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及人类健康,对人体具有三致(致病、致癌、致突变)作用,能诱发肾衰变、关节炎、癌症等疾病。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以及农业生产中污水灌溉、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以及镉在电镀、颜料、塑料稳定剂、镍镉电池工业、电视显象管制造中的日益广泛应用,导致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逐步加剧。近年来,我国土壤中镉的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镉污染状况越发严重。目前,我国镉污染土壤的面积已达2×105km2,占总耕地面积的1/6。土壤镉污染造成我国水稻、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及重金属镉的富集,严重威肋消费者健康,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镉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我国土壤镉污染的治理方法主要有:①工程治理法:具有效果彻底、稳定等优点,但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和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等缺点;②生物治理法:该法实施较简便、投资较少和对环境破坏小,但治理效果不显著;③化学治理法:其治理效果和费用都适中,但是容易再度活化;④农业治理法:该法易操作、费用较低,但周期长、效果不显著。目前,国内外对土壤镉污染治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国内专利CN105010391A、CN104892297A、CN103688813A、CN104496639A和CN105838382A等分别公开了水稻降镉剂、水稻专用降镉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降低水稻吸收重金属镉的种植方法、水稻可降镉新型炭基生物复合肥、高效降镉土壤修复剂及其应用等专利技术,虽然这些方法可通过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提高土壤对镉的吸附以及镉钝化等方法来减少镉在水稻中的迁移,从而降低稻米中镉的含量,但存在生产工艺复杂、降镉效果不稳定、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降镉剂,该产品利用高G海藻酸钠容易与二价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藻酸盐的特性,同时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对镉的钝化功能,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在作物中的迁移,达到降低农产品中镉含量的目的,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使用成本低和使用效果稳定的特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水稻降镉剂存在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使用效果不理想及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降镉剂,其按重量份由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粉30-40份、短小芽孢杆菌菌粉25-35份及重金属镉吸附剂25-40份混匀而成;该生物降镉剂中的有效活菌数为1.5×1010-2.0×1010cfu/g。
上述重金属镉吸附剂为高G海藻酸钠或壳聚糖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上述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粉是于固体培养基中接入10-15%重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种子培养液,充分混合,置于消毒的发酵浅盘中,于28-37℃无菌发酵3-5d,55-65℃干燥3-4h,粉碎制得。该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粉的有效活菌数为3.0-4.0×1010cfu/g。
上述短小芽孢杆菌菌粉是于固体培养基中接入10-15%重量的短小芽孢杆菌种子培养液,充分混合,置于消毒的发酵浅盘中,于28-37℃无菌发酵3-5d,55-65℃干燥3-4h,粉碎制得。该短小芽孢杆菌菌粉的有效活菌数为2.5-3.0×1010cfu/g。
上述提及的固体培养基是按重量百分比取麦麸40%-55%、谷糠30%-40%、蛭石粉12%-20%、葡萄糖1%-2%、(NH4)2SO41.5%-2%、KH2PO40.1-0.3%及MgSO4.7H2O 0.05-0.15%混匀,调节含水重量为50%-55%,灭菌,冷却至室温后得到。其中,该灭菌是指于121℃灭菌60min。
上述提及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种子培养液是将解淀粉芽孢杆菌1株接种一环斜面菌种细胞于液体扩大肉汤营养培养基中,于30-32℃、180-200r/min条件下,摇床振荡培养16-24h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3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