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公共光交换网络的信号收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9176.1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9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聪;邓瑜;邵士海;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定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Q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公共 交换 网络 信号 收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公共光交换网络的信号收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输入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预处理并组成数据包;通过监控PC启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收发流程,同时监控PC向接收端配置预设延时值;当发送端及接收端接收到监控PC发送的开始传输指令后,发送端及接收端等待下一个同步1PPS秒脉冲信号到达,当同步1PPS秒脉冲信号到达后,发送端通过UDP协议栈将所述数据包封装为多个UDP包并通过公共光交换网络发送至接收端,同时接收端根据预设延时值等待;接收端通过接收端UDP协议栈将接收到的UDP包解包为数据包并进行乱序重排;将乱序重排后的数据包进行丢包检测并送入缓冲池缓存;接收端等待的时间达到所述预设延时值后,从缓冲池获取数据包并解包,经数据处理后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信号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公共光交换网络的信号收发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一个大系统内各个模块的生产厂家通常遍布全国各地,而进行系统联调时需将各个模块的射频信号连接起来,以验证各个模块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
目前业界内对射频信号进行远程传输的主要方法为将射频信号变频至基带,再数字化并封装为数据包后通过光纤进行传输。数据包的传输目前主要以两种技术为主,一种为使用专门为射频信号传输优化的通信协议,如CPRI等;另一种为使用以太网等现有网络基础设施进行传输。前者在传输时可以保证端到端的时延稳定,但传输距离较短,通常不超过10km。后者的传输距离可以任意远,但无法保证端到端时延的稳定性,且传输中存在数据包乱序、丢包等情况。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公共光交换网络的信号收发方法,是一种基于现有公共光交换网络的,端到端时延可控的数据包传输技术,并且通过乱序和丢包处理技术,保证了端到端时延的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公共光交换网络的信号收发方法。
具体的,一种基于公共光交换网络的信号收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输入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预处理并组成数据包;
S2. 通过监控PC启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收发流程,同时所述监控PC向接收端配置预设延时值;
S3. 当所述发送端及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所述监控PC发送的开始传输指令后,所述发送端及所述接收端等待下一个同步1PPS秒脉冲信号到达,当同步1PPS秒脉冲信号到达后,所述发送端通过UDP协议栈将所述数据包封装为多个UDP包并通过公共光交换网络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同时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预设延时值等待;
S4.所述接收端通过接收端UDP协议栈将接收到的S3中的UDP包解包为数据包并进行乱序重排;
S5.将S4中的数据包进行丢包检测并送入缓冲池缓存;
S6.所述接收端等待的时间达到所述预设延时值后,从所述缓冲池获取数据包并解包,经数据处理后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包的头部包括对应的包序号。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还包括:
S41.向乱序重排缓冲区写入一定数量的数据包;
S42.设定目标数据包的包序号N;
S43.遍历所述乱序重排缓冲区的数据包,判断是否存在包序号等于N的目标数据包;
S44.若存在,则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从所述乱序重排缓冲区读出并发送至丢包检测缓冲区,同时向所述乱序重排缓冲区写入一个新的数据包;
S45. 判断当前数据是否处理完毕,如果处理完毕执行S5,否则,目标数据包的包序号N=N+1,执行S4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定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定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