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负极用铝箔腐蚀新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8893.2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4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慈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富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20 | 分类号: | C23F1/20;C23G1/22;C23G1/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7 | 代理人: | 王冬冬 |
地址: | 43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电解电容器 负极 铝箔 腐蚀 新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负极用铝箔腐蚀新工艺,能够增加碱性清洗,在清洗液中生成一种表面带正电的胶体,吸附铝箔表面残留氯离子,处理后铝箔表面残留氯离子在0.5~0.8mg/m2,达到国际标准;同时增加除杂用硝酸+氧化剂除去铝箔表面少量铜和铁,使铝箔表面纯度更高,产品性能更优。生产出铝电解电容器品质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大于10000小时(普通品2000小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箔制造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负极用铝箔腐蚀新工艺。
背景技术
公知,现有的铝电解电容器负极用铝箔为了增大电容器储电量(容量)需要增大负极箔表面积,一般工艺为:铝箔除油(2%NaOH,50℃,10s),扩面腐蚀(盐酸+硫酸)具体的是(8%HCl+2%H2SO4;90~110℃,20S),中处理(稀硝酸)具体的是(5%HNO3,40℃,30S),磷酸后处理(5%H3PO4,50℃,30S),烘烤(500~550℃),收卷。
此工艺中处理用稀硝酸清洗,硝酸与铝箔反应产生汽体,同时硝酸根与铝箔表面氯离子产生竞争吸附,将在铝箔表面孔洞中氯子带出,进行清洗,但清洗效果不理想,氯离子残留比较多(通常大于4mg/m2),不能满足客户要求,大于国际标准1mg/m2,产品只能使用在低品质产品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氯离子残留比较多而提供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负极用铝箔腐蚀新工艺。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负极用铝箔腐蚀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铝箔除油阶段,具体的是将铝箔在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NaOH,在40~50℃的条件下对铝箔进行5-20秒的除油;
步骤2:扩面腐蚀阶段,具体的是将步骤1处理后的铝箔在浓度为8%的盐酸HCl和浓度为2%的硫酸H2SO4在温度为90~110℃的条件下反应20秒;
步骤3:中处理阶段,具体的是将步骤2处理后的铝箔在浓度为5%硝酸HNO3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反应20秒;
步骤4:碱性清洗阶段,具体的是将步骤3处理后的铝箔在温度为40~70℃的条件下,浓度为0.2~2%碳酸钠NaCO3和正三价的铝离子Al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0-40秒;
步骤5:除杂阶段,具体的是将步骤4处理后的铝箔在温度为40~60℃的条件下,浓度为0.2~2%的硝酸HNO3和氧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0-40秒;
步骤6:后处理阶段,具体的是将步骤5处理后的铝箔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浓度为5%的磷酸H3PO4的作用下反应30秒;
步骤7:烘烤阶段,具体的是将步骤6处理后的铝箔在温度为500~550℃的条件下,进行烘烤;
步骤8:卷收。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4中,碱性清洗阶段,具体的是将步骤3处理后的铝箔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浓度为0.2~2%碳酸钠NaCO3和正三价的铝离子Al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30秒;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5中,除杂阶段,具体的是将步骤4处理后的铝箔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浓度为0.2~2%的硝酸HNO3和浓度为3%的双氧水H2O2的作用下反应30秒;
进一步的,所述的催化剂包括磷酸盐和有机胺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负极用铝箔腐蚀新工艺,能够增加碱性清洗,在清洗液中生成一种表面带正电的胶体,吸附铝箔表面残留氯离子,处理后铝箔表面残留氯离子在0.5~0.8mg/m2,达到国际标准;同时增加除杂用硝酸+氧化剂除去铝箔表面少量铜和铁,使铝箔表面纯度更高,产品性能更优。生产出铝电解电容器品质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大于10000小时(普通品200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富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富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88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