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8883.9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1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林;王悦;甄玉龙;王旭;陈涛;徐正山;杨晓洁;张亮;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F17D5/00;G01N27/0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监测系统 电位传感器 电阻探针 主控模块 管道中心线 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电源模块 管壁周围 监测管道 实时监测 腐蚀 管道腐蚀状况 管道腐蚀 管道内部 管道轴心 回传数据 外壁表面 现有系统 信息获取 有效解决 杂散电流 损耗量 管壁 外壁 吸氧 运维 供电 监测 检测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道监测系统,解决现有系统实时监测困难、信息获取不全面不准确、运维成本高的问题。所述系统,包含电阻探针、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位传感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电阻探针安装在管道内部、外壁表面,用于监测管道长期腐蚀损耗量;温度传感器根据管道轴心沿管壁四周均匀分布;湿度传感器沿管道中心线均匀分布在管壁周围,用于检测管道腐蚀风险;电位传感器沿管道中心线均匀分布在管壁周围,用于监测管道外壁吸氧腐蚀和外部杂散电流腐蚀;主控模块用于获取电阻探针,温度、湿度、电位传感器回传数据,并进行监测;电源模块用于给主控模块供电。本发明实现的管道监测系统有效解决管道腐蚀状况实时监测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监测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网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由于管道大都埋于地下,受管道内输送介质、土壤、地下水以及杂散电流的腐蚀,管壁会因腐蚀而逐渐变薄,甚至发生穿孔泄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目前国内外对管道腐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防腐涂料的研制、缓蚀剂的开发、管道内腐蚀的监测、腐蚀预测模型的建立,无法实现对管道腐蚀程度的有效监测,现有管道腐蚀监测设备仅能监测平均腐蚀速率,不能对整个管道的腐蚀状况给出准确全面的诊断,无法对热力管道和高温输油管道等高风险易腐蚀管道腐蚀状态进行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监测系统,解决现有易腐蚀管道腐蚀状况实时监测困难、腐蚀状况信息获取不全面不准确、数据传输困难、设备待机时间短、运维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管道腐蚀情况,包含电阻探针、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位传感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电阻探针安装在所述管道内部、外壁的表面,用于监测所述管道长期腐蚀损耗量;所述温度传感器根据所述管道轴心沿管壁四周均匀分布,用于测量所述管道外表面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沿所述管道中心线均匀分布在管壁周围,用于检测所述管道腐蚀风险;所述电位传感器沿所述管道中心线均匀分布在管壁周围,且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相互错开,用于监测所述管道外壁吸氧腐蚀和外部杂散电流腐蚀;所述主控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阻探针、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位传感器回传的数据,并进行监测;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主控模块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含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沿所述管道走向分布,用于获取所述管道渗漏噪声,并将所述噪声数据回传给所述主控模块。
优选地,所述电阻探针的个数为2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个数的4个,所述湿度传感器个数为6个,所述电位传感器个数为6个。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在有保温层的所述管道的顶部、底部保温层内外呈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传感器个数为2个,且距离大于20cm。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传输模块、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模块获取所述主控模块的数据,并向所述主控模块下发指令。
优选地,所述管道监测系统,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电源模块供电,并对所述主控模块各功能单元单独供电。
优选地,所述传输模块为中继器。
优选地,所述传输模块的传输方式为无线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位于所述管道附近,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采用防水插头连接,所述防水插头等级满足IP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88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