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有光再生切片的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158005.7 | 申请日: | 2017-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3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楼宝良;余新健;顾日强;符学州;茹兴良;吴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佳宝聚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7/24;C08K9/12;C08K3/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07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光 再生 切片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超有光再生切片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切片通常指聚合生产得到的聚酯原料一般加工成约4*5*2毫米左右的片状颗粒。酯生产的工艺路线有直接酯化法(PTA法)和酯交换法(DMT法)。PTA法具有原料消耗低、反应时间短等优势,自80年代起己成为聚酯的主要工艺和首选技术路线。大规模生产线的为连续生产工艺,半连续及间歇生产工艺则适合中、小型多种生产装置。聚酯的用途现包括纤维,各类容器、包装材料、薄膜、胶片、工程塑料等领域。
超有光再生切片目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有光再生切片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超有光再生切片的加工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将添加剂,EG,DMT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酯交换反应Ei反应,得到预聚物BHET,
添加剂为140kg,EG为1800kg,DMT为2300kg。
EG与DMT的质量比为:18:23-18:25。
EG与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06-11:0.009。
所述的添加剂为碳酸钾和氧化亚铜掺杂物的混合物,二者的质量比为1:1。
氧化亚铜掺杂物为将纳米氧化锡粉体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采用研磨分散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纳米氧化锡粉体,氧化亚铜以及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的三者质量比为1:1:5。利用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多孔结构吸附氧化亚铜粒子,然后再分散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形成缓释多孔的孔芯结构,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与聚酯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利用氧化亚铜的抗菌性能从而使最终的产品良好抗菌效果。
(2)将预聚物BHET通过50微米的过滤精度的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进行聚合反应得到PET熔体,然后将PET熔体进行冷却、切粒进行包装得到超有光再生切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填补市场没有再生大有光产品的空白。
氧化亚铜掺杂物为将纳米氧化锡粉体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采用研磨分散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纳米氧化锡粉体,氧化亚铜以及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的三者质量比为1:1:5。利用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多孔结构吸附氧化亚铜粒子,然后再分散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形成缓释多孔的孔芯结构,利用氧化亚铜的抗菌性能从而使最终的产品良好抗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一种超有光再生切片的加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超有光再生切片的加工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将添加剂,EG,DMT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酯交换反应Ei反应,得到预聚物BHET;
添加剂为140kg,EG为1800kg,DMT为2300kg。
所述的添加剂为碳酸钾和氧化亚铜掺杂物的混合物,二者的质量比为1:1。
氧化亚铜掺杂物为将纳米氧化锡粉体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采用研磨分散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纳米氧化锡粉体,氧化亚铜以及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的三者质量比为1:1:5。利用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多孔结构吸附氧化亚铜粒子,然后再分散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形成缓释多孔的孔芯结构,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与聚酯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利用氧化亚铜的抗菌性能从而使最终的产品良好抗菌效果。
(2)将预聚物BHET通过50微米的过滤精度的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进行聚合反应得到PET熔体,然后将PET熔体进行冷却、切粒进行包装得到超有光再生切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佳宝聚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佳宝聚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8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