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0134.1 | 申请日: | 2017-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4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林淑妹;王晨莉;孙立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淑妹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B66F13/00;B66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通信 电缆线 高空作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属于高空作业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但是现有技术由于技术不完善,不具备超重报警的功能,当多人进入高空平台内对电力通信电缆线作业时,由于超重并且在高空中作业,不仅平台易受损,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极高,对作业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技术不完善,不具备超重报警的功能,当多人进入高空平台内对电力通信电缆线作业时,由于超重并且在高空中作业,不仅平台易受损,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极高,对作业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力通信电缆线高空作业装置,其结构包括护架栏、超重可报警站台、支撑臂、第一支臂、第一液压杆、第二支臂、第二液压杆、第三支臂、第三液压杆、机体、旋转云台、底座、驱动轮、控制器,所述的底座的左右两侧两端均安装有驱动轮,所述的驱动轮设置有4个并且呈两两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的底座的顶面中心位置通过旋转云台与机体的底面相连接,所述的旋转云台设于底座与机体的中间,所述的机体的一侧面上内嵌有与旋转云台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机体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机体的内底面与第三支臂的底面铰链连接,所述的第三支臂的下方设有第三液压杆,所述的第三液压杆的一端与第三支臂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液压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机体,所述的第三支臂的顶部与第二支臂的一端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二支臂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臂的一端,所述的第二支臂设置在第一支臂与第三支臂之间,所述的第二液压杆位于第二支臂的正下方并且两者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液压杆安装在第一支臂的下方并且一端连接于第二支臂的另一端内侧,所述的第一支臂远离第一液压杆的一端通过支撑臂与超重可报警站台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臂设于超重可报警站台与第一支臂之间,所述的超重可报警站台的顶部与护架栏的底部垂直连接;
所述的超重可报警站台的内部设有安装座、站板、限位挡板、铰轴、活塞杆、绝缘板、正极接触片、硅胶垫、密封圈、液压缸筒、活动槽、第一弹簧、限位底板、第一滑轮组、负极接触片、绝缘杆、圆盘、转轴、钢丝绳、第二滑轮组、第三滑轮组、环形孔、顶板、伸缩杆、支撑杆、限位堵板、丝杆、第二弹簧、套筒、垫板、左铰链柱、滚轮、滑槽导轨、限位块、底板、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铰链顶座、第三活动板、第四活动板、铰链底座、减震底座、右铰链柱、减震顶座、报警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淑妹,未经林淑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01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CD模组固定结构及液晶显示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升降机支撑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