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渍剂的大豆油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9413.6 | 申请日: | 2017-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7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馨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馨雅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H01G4/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300 安徽省蚌埠市五***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容器 浸渍 豆油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容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渍剂的大豆油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油浸式电器的绝缘,最早广泛采用的是矿物油,因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绝缘性,且价格便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经采用过的难燃性绝缘油聚氯联苯,因其具有剧毒,污染环境,在全球已经停用。其后国内外采用的电容器浸渍剂有:烷基苯(AB油)、苯基二甲苯基乙烷(PXE,又称二芳基乙烷、S油)和单/双苄基甲苯(M/DBT又称C101)。其中烷基苯是在聚氯联苯禁止使用后曾采用过的一种合成绝缘油,其电气物理性能优于矿物油且价格低廉,但是其吸气性能差,从而限制了电容器工作场强的提高。苯基二甲苯基乙烷和单/双苄基甲苯的耐电性能优良,吸气性好,但是他们都有一种难闻的气味,在生产中常使人难以忍受。我国电容器行业目前主要使用PXE和C101作为浸渍剂。
上述几种浸渍剂都是低毒性的并且不能完全生物降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电气性能良好、无毒和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植物油又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浸渍剂。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虽然植物油(如大豆油油)的热膨胀系数、闪点、着火点、击穿电压等都较不错,但其凝固点、介电系数、介损等参数则不甚理想,限制了其用作浸渍剂的电容器的类型和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渍剂的大豆油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大豆油综合特性较好,优化了其使用特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渍剂的大豆油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去杂处理:
将待加工的大豆油放入密封罐内,加入其总质量0.5%的凹凸棒土、0.2%的食盐,不断搅拌均匀后,静置存放3~4天后,对其进行过滤,滤去杂质后备用;
(2)碱化脱蜡:
将步骤(1)处理后的大豆油放入反应釜中,向大豆油中加入其总质量0.5~ 1.5%的去蜡液,调节大豆油pH值为8.0~8.5,然后以400~500转/分钟的转速不断进行搅拌处理1~2h,再将其置于温度为-4~-8℃的条件下冷冻处理1~2h,取出后用滤油机对其进行过滤处理后备用;所述去蜡液中各物质成分及对应的重量百分比如下:7~10%环戊烷、4~6%正己烷、2~5%四环庚烷、8~12%乙醚、3~5%尿素、2~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水;
(3)酸化处理:
将步骤(2)处理后的大豆油放入反应釜中,向大豆油中加入其总质量1~2%的去胶液,调节大豆油pH值为6.0~6.5,然后以500~600转/分钟的转速不断进行搅拌处理2~3h,取出后用滤油机对其进行过滤处理后备用;所述去胶液中各物质成分及对应的重量百分比如下:6~10%氯化锌、4~7%硫酸锰、5~8%硫酸钙、1~2%硝酸钇、10~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余量为水;
(4)提纯处理:
将步骤(3)处理后的大豆油放入蒸馏器内,加热保持温度为200~210℃,保持真空度为60~70Pa,所得组分经冷凝器降温至17~25℃后收集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凹凸棒土颗粒大小为500~600目。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滤油机的压强为0.3~0.4MPa。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滤油机的压强为0.4~0.5MPa。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现有大豆油的缺陷对其进行了改进处理,碱化脱蜡操作减少了其蜡质、磷脂等的含量,酸化处理操作减少了胶质、棉酚等的含量,提纯处理操作减少了水分、饱和脂肪酸等的含量,提升了单一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影响大豆油使用品质的成分含量,改善了其凝固点、介电系数、介损等参数性能,增强了其作为浸渍剂的使用性和功能,且整体方法处理简单,常压条件下即能完成改进操作,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渍剂的大豆油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去杂处理:
将待加工的大豆油放入密封罐内,加入其总质量0.5%的凹凸棒土、0.2%的食盐,不断搅拌均匀后,静置存放3天后,对其进行过滤,滤去杂质后备用;
(2)碱化脱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馨雅,未经陈馨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94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动物油脂精炼过程中的控温系统及工艺
- 下一篇:一种自动绕线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