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卡管的顶管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9109.1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0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江;王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L1/036 | 分类号: | F16L1/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005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卡管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卡管的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管道的至少一节预制管节外以可拆卸方式套设上硬质护筒;b.顶管设备首先顶进套设有硬质护筒的预制管节,在管道逐节顶进至软弱地质层时,将硬质护筒从相应预制管节上拆下并固定到软弱地质层的岩壁上;c.其余预制管节依次从留置到软弱地质层的硬质护筒中穿过而继续完成顶管工作。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顶管过程中在穿越软弱地质层时因围岩包裹预制管节而造成卡管、无法顶推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顶管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卡管的顶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是一种非开挖施工方法,能够不开挖或者少开挖而实现管道埋设,它通过在工作井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和方向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井内。经过多年的发展,顶管技术已得到大量地实际工程应用,且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无论在技术上、顶管设备还是施工工艺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顶管施工时,如顶进距离大,需穿越不同的地层,当遇到软弱地质层时,常会出现顶进困难,甚至出现卡死难以顶进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顶进过程中,部分渣土包裹在预制管节的外侧,使预制管节外的触变泥浆失效,造成渣土将管节裹死,增加了摩阻力;如摩阻力超过了顶推力,则造成无法顶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卡管的顶管施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顶管过程中在穿越软弱地质层时因围岩包裹预制管节而造成卡管、无法顶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防卡管的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管道的至少一节预制管节外以可拆卸方式套设上硬质护筒;
b.顶管设备首先顶进套设有硬质护筒的预制管节,在管道逐节顶进至软弱地质层时,将硬质护筒从相应预制管节上拆下并固定到软弱地质层的岩壁上;
c.其余预制管节依次从留置到软弱地质层的硬质护筒中穿过而继续完成顶管工作。
进一步,所述硬质护筒为钢筒结构。
进一步,步骤b中,所述硬质护筒通过锚杆锚固在软弱地质层的岩壁上。
进一步,所述硬质护筒的内径大于预制管节的外径,且硬质护筒与预制管节之间的间隙充填有触变泥浆。
进一步,每一所述硬质护筒与每一预制管节对应连接,各所述硬质护筒的总长度大于或等于根据地勘地质围岩情况所确定的软弱地质层的长度。
进一步,当掘进方向上具有两个以上软弱地质层时,所述硬质护筒还应设于相邻软弱地质层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设置硬质护筒的预制管节的两端均设有工具管节,所述工具管节包括外钢圈、设在外钢圈内侧的环形钢骨架及设在环形钢骨架左右两侧的钢垫板,所述外钢圈的宽度大于钢骨架的宽度且设有用于与硬质护筒连接的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外钢圈与硬质护筒之间通过螺栓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防卡管的顶管施工方法,通过预制管节带动硬质护筒一同往掘进方向移动,当通过软弱地质层后将硬质护筒拆卸下并固定于软弱地质层的岩壁,从而在软弱地质层形成通道,预制管节在该通道中移动而穿过软弱地质层,因此软弱地质层中的渣土无法包裹预制管节并造成管节裹死的情况,有效解决了顶管过程中在穿越软弱地质层时因围岩包裹预制管节而造成卡管、无法顶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91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点定向的拖拉管施工方法
- 下一篇:地下原水管道保护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