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降解层人工韧带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8615.9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1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季杰;赖卫国;胡叶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8 | 分类号: | A61F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人工 韧带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带降解层人工韧带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运动中,运动性损伤也越来越多。其中韧带损伤便是其中之一。而人工韧带植入物也越来越多的在修复韧带损伤中出现。
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类人工韧带。一类是以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永久型人工韧带,这类韧带具有与人体相近的力学性能,在提供恢复的同时也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然而此类韧带恢复周期较长,在植入后可能会产生颗粒,引起炎症。另一类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将一部分的高分子材料替换成了可吸收性材料编入进韧带中。这类韧带在植入后相比恢复更加迅速,然而因为参入的可吸收的材料,在这些材料降解后,人工韧带的强度也随之变低,无法提供足够强度后容易发生断裂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降解层人工韧带及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带降解层人工韧带,包含圆棒结构,圆棒结构沿轴向方向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骨隧道编织部、关节内自由丝部、第二骨隧道编织部;
圆棒结构包含经纬层、纬线部以及可吸收层;经纬层与纬线部一体成型,可吸收层由可降解材质制成;
第一骨隧道编织部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均包含经纬层与可吸收层,沿径向方向,经纬层、可吸收层轮流布置;
所述关节内自由丝部仅包含纬线部。
优选地,所述圆棒结构横截面形状为螺旋形、8字形或者C形。
优选地,所述经纬层与纬线部均由PET材质制成;
所述可吸收层由胶原蛋白制成。
优选地,所述经纬层包含经纱与纬纱,所述纬线部仅包含纬纱;
所述经纱沿圆棒结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纬纱沿圆棒结构周向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纬纱包含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第一纬纱由可降解材质制成,第二纬纱由不可降解材质制成;
优选地,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在圆棒结构周向延伸方向上依次布置,第一纬纱相对第二纬纱位于圆棒结构的径向外侧;或者,
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在圆棒结构周向延伸方向上轮流布置。
优选地,第一骨隧道编织部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这两个骨髓道编织部的横截面形状为花瓣形;
花瓣形的骨髓道编织部包含瓣体、第一缝线以及第二缝线;
多个所述瓣体沿周向方向布置;第一缝线沿单个瓣体周向方向缝制在瓣体上,第二缝线沿骨髓道编织部外轮廓周向方向缝制在骨髓道编织部上。
优选地,相邻两个瓣体之间形成容物缝隙;
所述容物缝隙内设置有填充件,所述填充件由可降解材质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降解层人工韧带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A:在织布机上使用经纱与纬纱制成织布,织布在长度延伸方向上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编织部、自由丝部、第二编织部;
步骤B:将两块胶原蛋白膜分别覆盖在第一编织部、第二编织部上;
步骤C:以织布的长轴为旋转轴,将织布与胶原蛋白膜同时进行卷绕,用钩针或缝合针把卷绕后的织布两端缝合固定获得圆棒结构,第一骨隧道编织部的经纬层、关节内自由丝部、第二骨隧道编织部的经纬层分别与第一编织部、自由丝部、第二编织部一一对应,胶原蛋白膜与可吸收层对应;
步骤D:将圆棒结构进行清洗干燥后,通过工装夹具固定成所需的韧带种类后,放入140℃的环境中定型。
优选地,还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E:在第一骨隧道编织部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这两个骨髓道编织部上剪出多个瓣体,使骨髓道编织部横截面呈花瓣形,使用第一缝线对单个瓣体分别进行周向缝纫;
步骤F:在相邻的两个瓣体之间形成容物缝隙中加入填充件,使用第二缝线对单个骨髓道编织部分别进行周向缝纫。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为纬线包含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在织布宽度延伸方向上依次布置;或者,
所述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在织布宽度延伸方向上轮流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PET材料的织布能在恢复过程中保证力学强度,同时又增加了可吸收材料加速韧带恢复。
2、本发明能够加快恢复速度,力学性能稳定,可以有效的减少炎症等反应的发生。
3、随着韧带自身组织的爬升与长入,韧带移植物被重新组织纤维化,和人体自身组织形成一个共同体,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运动功能和运动感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8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