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7064.4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6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沙冰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冰娟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汤婷 |
地址: | 2156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纳米氧化锌 聚氨酯复合涂层 无水乙醇 聚氨酯 悬浮液 改性氧化锌 氧化锌 制备 粒子 发明制备工艺 聚氨酯预聚体 氧化锌粉体 圆形载玻片 超声分散 磁力搅拌 复合涂层 混合球磨 均匀涂抹 团聚现象 真空烘箱 改性剂 固化剂 旋涂机 球磨 旋涂 洗涤 过滤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1)向氧化锌粉体中加入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0.5~1.5h,调节pH为9~10,加入改性剂和无水乙醇,于30~40℃磁力搅拌1~2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氧化锌粒子;(2)将上述改性氧化锌粒子加入无水乙醇中,球磨1~2h,在得到的氧化锌悬浮液中加入聚氨酯预聚体和固化剂,混合球磨1~2h,得到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悬浮液;(3)将上述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悬浮液均匀涂抹在圆形载玻片上,用旋涂机旋涂均匀,置于40~8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2h,得到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复合涂层。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采用本该方法制得复合涂层中,氧化锌能够在聚氨酯之间均匀地分散,从而有效改善了团聚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ZnO作为一种N型半导体,其能带结构是不连续的,是由空的高能导带和充满电子的低能价带构成,其间再由禁带分开,ZnO的禁带宽度Eg为3.3ev,当用能量大于或等于3.3eV的光波辐照ZnO时,ZnO就会通过吸收光子,导致价带上的电子激发,并且越过禁带进入导带,同时在载价带上产生了相应的空穴h+,h+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在ZnO的表面形成氧化还原体系。当ZnO的表面处于水溶液中时,h+能把薄膜表面吸附的OH-、H2O分子氧化生成羟基自由基·OH,因此可以作为光引发剂。
为了制得性能良好的纳米复合材料,国内外进行了很多研究,大多是采用先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然后再使用纳米材料与聚氨酯反应。张祖亮适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制备的纳米ZnO进行改性,然后制备了纳米ZnO/水性聚氨酯复合涂料,制备的涂料在附着力、耐水性、耐磨性和抗紫外线等性能均有所改善(张祖亮.纳米氧化锌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2011)。胡津昕等采用原位法制备了聚氨酯-二氧化钛(PU-TiO2)水分散复合物,漆膜的摆杆硬度和耐冲击强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胡津昕,刘德山,孙多先.水性聚氨酯-TiO2复合物的制备与研究[J].塑料工业,2004,32(5):16-19)。陈永军等采用沉淀和萃取相结合,硅烷偶联剂A-174包裹改性的方法,制备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分散液,并以其直接作为原料制备了纳米SiO2粒子改性WPU材料,提高了产品的耐水性、硬度和热稳定性(陈永军,卿宁,赵燕,等.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的制备与表征[J].涂料工业,2014,44(1):40-45)。
以上方法均是将纳米材料改性之后再使用,改性过程复杂,且改性剂成本高。
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向氧化锌粉体中加入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0.5~1.5h,调节pH为9~10,加入改性剂和无水乙醇,于30~40℃磁力搅拌1~2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氧化锌粒子;
(2)将上述改性氧化锌粒子加入无水乙醇中,球磨1~2h,在得到的氧化锌悬浮液中加入聚氨酯预聚体和固化剂,混合球磨1~2h,得到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悬浮液;
(3)将上述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悬浮液均匀涂抹在圆形载玻片上,用旋涂机旋涂均匀,置于40~8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2h,得到改性纳米氧化锌-聚氨酯复合涂层。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改性剂选自钛酸酯、硬脂酸、油酸中的一种。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与所述固化剂的质量之比为2~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冰娟,未经沙冰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7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