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及囊腔注射引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6790.4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3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王宏卫;谈万业;万熠;刘少华;彭化海;宋代辉;陈涛;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01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复合 注射 引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及囊腔注射引流方法,复合注射引流针导引针、留置软管和分流部,所述留置软管和分流部连通,所述导引针依次穿过所述分流部和留置软管;所述留置软管包括注射管,所述注射管与引流管固定连接,所述注射管与引流管的外圆面相切;所述留置软管的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环套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可以沿着注射管轴线方向前后滑动,所述隔离套紧压在气囊的外表面上;所述分流部的一端与留置软管连接,所述分流部的另一端分别与外界注射管和外界引流管连接;囊腔注射引流方法使用所述的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本发明可以实现囊腔的精确引流并注射,可以方便留置软管的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及囊腔注射引流方法。
背景技术
临床上淋巴管瘤分为单囊型和多囊型,发生于颈部的较多为单囊型,体积大小不一,内有淡黄色清亮淋巴组织液或混杂血性液体,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挤压颈动脉鞘和气管,严重时会造成气道狭窄,甚至窒息危及生命。现行治疗方法为用皮试针头、空针等现有穿刺注射器具穿入囊腔,将囊液尽量洗净,再注射入硬化剂(无水乙醇、平阳霉素、博来霉素、聚桂醇等),视情况还需进行盥洗,保证囊腔内硬化剂的量和浓度。
上述的方法有很多的缺点:①穿刺针头部都是尖锐结构,穿刺后暂时留置囊腔内,注射或盥洗过程中穿刺针头有可能随着病人体位、呼吸、囊腔大小等变化而引起尖锐头部损伤颈部重要的血管、神经等;②穿刺针缺少固定装置,极易发生活动,造成针头注射部位脱出或深入囊腔等;③缺少单独的引流通道,临床上较多的采用同一通道抽出囊液、注射硬化剂、盥洗,而引流或注射后都会导致通道中残存有液体,造成注射、引流等计量不准。
在现有专利数据库中存在留置软管与导引针分离的注射引流针:如专利CN102029008A-一种复合穿刺引流针,其公开的穿刺引流针无法实现留置软管分的定位;专利CN1788803-双向引流针及其制造方法,其公开的引流针只能实现将引出的组织液分成两部分储存的功能,即现有的技术无法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射引流针并利用该注射引流针改变现有的注射引流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包括导引针、留置软管和分流部,所述留置软管和分流部连通,所述导引针依次穿过所述分流部和留置软管;所述留置软管包括注射管,所述注射管与引流管固定连接,所述注射管与引流管的外圆面相切;所述留置软管的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环套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可以沿着注射管轴线方向前后滑动,所述隔离套紧压在气囊的外表面上,用以阻隔前后端气囊气体流通;所述分流部的一端与留置软管连接,所述分流部的另一端分别与外界注射管和外界引流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分流部上设有相互平行的引流通道和导引通道,所述导引通道的中部与注射通道连通,所述注射通道与导引通道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与引流管连通,所述导引通道的一端与注射管连通,所述导引针依次穿过导引通道和注射管,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引流管连通,所述注射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注射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注射管和引流管的中部为硬质塑料管,所述硬质塑料管上环套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前端设有第一充气口,所述气囊的后端设有第二充气口,所述第一充气口与第一输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充气口与第二输气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导引针头部为锥形锐利结构,所述导引针的尾部与塑料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导引通道尾端设有橡胶堵头,所述导引针穿过橡胶堵头进入导引通道中,所述导引针拔出导引通道后,橡胶堵头将封死导引通道尾端。
进一步,所述注射管的长度大于引流管,所述注射管和引流管的管壁前端设有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未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67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