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4022.5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5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彭亮;张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亮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3/00;A23K10/20;A01K67/033;C10L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餐厨垃圾 资源化利用 标准要求 水溶肥料 氨基酸 饲料原料 有机肥 餐厨垃圾处理 有机肥料 生产 生物柴油 饲料卫生 污染问题 用餐 垃圾 养殖 | ||
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是为了解决各种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不足和充分利用餐厨垃圾,使之能变废为宝。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利用餐厨垃圾生产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饲料原料、有机肥、初级油脂。生产的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满足NY1429‑2010《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标准要求,饲料原料满足GB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标准要求,有机肥满足NY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要求,初级油脂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餐厨垃圾经过资源化利用后不仅能解决餐厨垃圾污染问题,而且能生产满足农业、养殖、工业所需的产品,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由于饮食文化和聚餐习惯,餐厨垃圾产量巨大。约占城市垃圾总量一半,我国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有6000万吨,虽然法律明文禁止餐厨垃圾直接用于饲养,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被养殖户用于喂猪,实际上这种方式不仅让许多有害物质通过生猪回到了餐桌,还有一部分废渣被排到河沟,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用餐厨垃圾来喂猪可以缩短生猪的生长周期,降低喂养成本,而检疫部门一般也无法辨别。餐厨垃圾含有沙门氏菌、结核杆菌等有强烈感染性的致病菌,餐厨垃圾喂养的猪容易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10多种致病菌。用餐厨垃圾喂养的猪发病率比正常饲养的猪高30%到50%。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生猪体内后,就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容易使人患病。
国内现阶段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有厌氧消化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饲料化处理技术、卫生填埋技术、焚烧法。厌氧消化是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及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最后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能回收生物质能,产品(甲烷)可回收利用,一般自用发电,也有少数做CNG(压缩天然气)外售,但目前申请渠道较难。厌氧消化工艺工程总体投资较大,工艺管理相对复杂。好氧生物处理即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的生命代谢活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提供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机物被转换合成为新的细胞质,以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最终将餐厨垃圾转化为有机肥的过程。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已成为餐厨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工艺简单,但无害化不彻底,有机肥料质量不稳定,堆肥处理周期较长,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饲料化处理技术主要利用生物转化将餐厨垃圾经过生物转化、烘干处理、杀毒灭菌、除盐等过程,最终生成蛋白饲料添加剂等可利用物质。卫生填埋的处理量最大,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工艺相对简单,投资少,是其它处理方法产生残渣的最终消化方法,但该方法选址受限,占地多,使用期有限,管理要求高,水,气污染不能彻底解决。焚烧法的减量化程度高,垃圾热值可以利用,地面无害化程度高,占地小,减容量较大,但投资大,运转费用高,食品垃圾含水量高,热值低,容易导致焚烧困难,经济性极差,尾气处理难,易形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各种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不足和充分利用餐厨垃圾,使之能变废为宝,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利用餐厨垃圾生产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饲料原料、有机肥、初级油脂。生产的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满足NY1429-2010《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标准要求,饲料原料满足GB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标准要求,有机肥满足NY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要求,初级油脂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餐厨垃圾经过资源化利用后不仅能解决餐厨垃圾污染问题,而且能生产满足农业、养殖、工业所需的产品,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步骤1、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灭菌、破碎、压滤3个子步骤,灭菌是为了杀灭餐厨垃圾含有的沙门氏菌、结核杆菌等有强烈感染性的致病菌,破碎是为了满足后续油水渣三相分离以及黑水虻养殖要求,压滤是为了将油水渣分离,经此3个步骤后可以达到杀菌、油脂溶出、渣和油水分离的目的。
步骤2、相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亮,未经彭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40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