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三角刚构斜腿应力监测传感器的布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3950.X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5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娴;徐月玲;杨雨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17;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1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角 刚构斜腿 应力 监测 传感器 布设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施工监控领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倒三角刚构斜腿应力监测传感器布设方法,该方法分倒三角刚构合龙前和合龙后两阶段,通过对倒三角刚构斜腿自重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分析,确定了斜腿应力监测传感器布设的具体位置和监测重点。本发明方法依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方案提供的参数值,即可快速、准确地确定斜腿应力监测传感器布设的具体位置,并抓住各施工阶段监测重点,避免了倒三角刚构斜腿应力监测传感器布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得对倒三角刚构施工中的应力监测更加全面,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施工监控领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倒三角刚构斜腿应力监测传感器的布设方法。
背景技术
倒三角刚构具有稳定性好、刚度大、美观等特性,且能有效减小桥梁跨度,近年来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如广州新光大桥、小榄水道特大桥、柳州广雅大桥等。从这些桥梁中可以看出,倒三角刚构多为对称形,这主要是基于受力均衡、施工便利等考虑,本发明亦针对对称形倒三角刚构。
倒三角刚构施工复杂,且过程中体系发生转换,增加了计算分析难度,是桥梁施工中的难点之一。这具体体现在:第一,在倒三角刚构形成前,斜腿处于悬臂施工状态,为克服斜腿自重,往往需要庞大复杂的支撑体系。根据支撑体系的不同,倒三角刚构的施工方法可分为满堂支架法、少支架与对拉杆组合施工法和滑膜法等。然而不管哪一种施工方法,支撑体系都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斜腿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第二,在系梁合龙后,体系完成转换,斜腿临时支撑设施的拆除,相当于将其自重全部作用于整个倒三角刚构这一超静定结构体系上。由力学分析可知,此时斜腿受力将发生二方面变化,一是斜腿根部截面受负弯矩作用,其截面上缘压应力储备减少;二是斜腿顶部附近截面受正弯矩作用,其截面下缘将产生较大拉应力。
然而,在倒三角刚构实际施工过程中,大多的注意力被放在了系梁合龙前,即认为此时稳定结构未形成,因此斜腿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当系梁合龙后,稳定倒三角刚构体系形成,即认为安全风险消除,从而忽略了在临时支撑设施拆除后斜腿受力发生的变化。所以在实际倒三角刚构施工中,大多在斜腿根部截面埋设了应力传感器,而忽略了对斜腿顶部附件截面应力的监测,即使安装了传感器但也依据经验,具有主观性和盲目性。实际上,斜腿根部截面的轴压力更大,可抵消部分弯矩产生的拉应力,从这个方面来说斜腿顶部附近截面的应力变化更应引起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倒三角刚构斜腿应力监测传感器布设方法,用以选择合理的应力监测传感器安装位置,从而保证倒三角刚构在施工中的结构安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倒三角刚构斜腿应力监测传感器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方案,获得倒三角刚构材料、几何形状及截面尺寸各参数;
2)、在所述倒三角刚构合龙前,此时斜腿处于悬臂状态,该阶段所述斜腿应力发生变化幅度最大的位置是在其根部截面,因此,在其根部截面布设应力传感器;具体位置是:若所述斜腿采用实腹型截面,则沿斜长距底30cm~50cm处垂直于所述斜腿中轴线布设传感器;若为空腹型截面,则在由实腹变为空腹位置沿斜长向上30cm~50cm处垂直于所述斜腿中轴线布设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个数设置原则:保证截面各角点一个,截面上缘和截面下缘可等距加密布设,宜绑扎在纵向主筋上;
3)、在所述倒三角刚构合龙后,所述斜腿临时支撑设施拆除过程中,此时除关注所述斜腿根部截面的应力变化外,还需特别注意所述斜腿顶部附近截面的应力变化,具体位置依据下式计算确定(以倒所述倒三角刚构系梁中点为坐标原点,系梁为X轴(向右为正)建立坐标系):
其中,正负号分别代表右边和左边所述斜腿的应力监测传感器布设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39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