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模块的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3890.1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8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袁瑞铭;钟侃;巨汉基;丁恒春;周丽霞;刘岩;郑思达;邬小波;庞富宽;赵思翔;张峰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H04B1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郭晓宇,汤在彦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模块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模块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模块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嵌入式软件越来越多地深入到通讯网络、工业装备、数字家庭、医疗、交通、电子监测等众多领域。嵌入式应用的广泛增长,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软件硬件相依赖性、实时性等特点增加了软件测试投入的力度,同时软件测试本身也是一项繁复艰苦的工作,而通过自动化测试技术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势在必行。
随着微功率无线技术及无线模块在电力采集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个厂家生产的模块外形也不一样,这给电力公司相关检测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远程通信模块的测试系统中,现有技术无法使用一个工装同时兼容多个厂家的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电能表本地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通信模块测试技术无法使用一个工装同时兼容多种通信模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信模块的测试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通信模块的测试装置,适于测试不同通信模块,包括:多组数据端口,用于电连接不同的通信模块的端口;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外部的测试数据;主控单元,用于确定测试数据的类型,并将测试数据发送至对应的数据端口;待测通信模块通过对应的数据接口连接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将测试数据发送至待测通信模块进行测试。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组限位装置,用于对不同的通信模块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的,待测通信模块包括: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电能表本地通信模块、无线远程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隔离子单元,用于在主控单元将测试数据发送至待测通信模块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关闭除待测通信模块对应的数据端口以外的其它数据端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结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待测通信模块的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通信单元的接口为RS232通信接口。
进一步的,多组数据端口中每一组数据端口包括多种标准的数据接口。
进一步的,多组限位装置中每一组限位装置的限位方式为卡槽限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工装外壳,其外表面集成有多组限位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为通信单元、主控单元提供电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模块类型并通过对应的数据端口将测试数据发送给待测通信模块,实现了在一个测试系统中仅变更通信模块就可以完成对所有类型的通信模块的自动化测试,减少了检测系统的检测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检测时间,提高了电力检测部门的出货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模块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模块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模块的测试装置与待测通信模块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模块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通信模块的测试装置,适于测试不同通信模块,包括:多组数据端口100,用于电连接所述不同的通信模块的端口;通信单元200,用于接收外部的测试数据;主控单元300,用于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类型,并将所述测试数据发送至对应的数据端口;待测通信模块500通过对应的数据接口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300,所述主控单元300将所述测试数据发送至待测通信模块500进行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38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