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级增压降噪式水锤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1929.6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6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葛少成;黄志辉;荆德吉;孟祥曦;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F7/02 | 分类号: | F04F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水 增压泵体 管式泵 输入管 输出管 缓冲 降噪 单向阀 第一级 空气罐 两级增压 截止阀 水锤泵 泄水阀 弯管 动力水管 密封套装 竖直设置 水平设置 上端 罐体 下端 连通 水管 | ||
一种两级增压降噪式水锤泵,包括第一级增压泵体组件和第二级增压泵体组件,均包括管式泵室、弯管、降噪泄水阀、截止阀、集压缓冲空气罐、高压水输入管、单向阀及高压水输出管;管式泵室水平设置,第一级增压泵体组件的管式泵室一端通过截止阀与动力水管相连通,第二级增压泵体组件的管式泵室一端与第一级增压泵体组件的高压水输出管相连通;管式泵室另一端通过弯管与降噪泄水阀相连通;高压水输入管竖直设置,高压水输入管下端与管式泵室相连通,高压水输入管上端安装单向阀;集压缓冲空气罐密封套装在高压水输入管上,单向阀位于集压缓冲空气罐内,高压水输出管连通在集压缓冲空气罐罐体上;第二级增压泵体组件的高压水输出管与作业水管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锤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级增压降噪式水锤泵。
背景技术
水锤泵是一种以流水为动力,通过机械作用来产生水锤效应,进而将低水头能转换为高水头能的提水装置。目前,水锤泵主要用于边远地区的提水灌溉,且不需要消耗电能等额外能源,同时水锤泵运行时也无需专人看管,平时维护费用也很省,因此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推广使用水锤泵。
随着水锤泵的推广使用,作为提水设备的水锤泵被赋予了更多的功用,例如越来越多的时候被用来产生高压水,并利用高压水来进行其它生产作业。但是,传统结构的水锤泵在高压水产生能力上仍然有限,特别是出水压力和实际需求之间差距较大,具体体现在水锤泵的增压能力上,对于一些特殊作业中需要用到高压喷雾时,传统结构的水锤泵却无法满足要求。另外,尽管传统结构的水锤泵在运行时会伴有较大噪声,但在用于提水灌溉时,由于绝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无人看守,因此噪声因素对人们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当水锤泵被用来产生高压水并进行其它生产作业时,此时的噪声因素对人们的影响将成倍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级增压降噪式水锤泵,通过两级增压进一步提高了出水压力,有效缩小了出水压力和实际需求之间差距,能够通过水锤泵产生的高压水进行更多形式的生产作业,同时有效降低了水锤泵运行时的噪声水平,大幅度降低了噪声因素对人们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级增压降噪式水锤泵,包括第一级增压泵体组件和第二级增压泵体组件;所述第一级增压泵体组件包括第一管式泵室、第一弯管、第一降噪泄水阀、第一截止阀、第一集压缓冲空气罐、第一高压水输入管、第一单向阀及第一高压水输出管;所述第一管式泵室水平设置,第一管式泵室一端通过第一截止阀与动力水管相连通,第一管式泵室另一端通过第一弯管与第一降噪泄水阀相连通;所述第一高压水输入管竖直设置,第一高压水输入管下端与第一管式泵室相连通,第一高压水输入管上端安装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集压缓冲空气罐密封套装在第一高压水输入管上,且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一集压缓冲空气罐内,所述第一高压水输出管一端连通在第一集压缓冲空气罐的中下部罐体上;所述第二级增压泵体组件包括第二管式泵室、第二弯管、第二降噪泄水阀、第二截止阀、第二集压缓冲空气罐、第二高压水输入管、第二单向阀及第二高压水输出管;所述第二管式泵室水平设置,第二管式泵室一端通过第二截止阀与第一高压水输出管相连通,第二管式泵室另一端通过第二弯管与第二降噪泄水阀相连通;所述第二高压水输入管竖直设置,第二高压水输入管下端与第二管式泵室相连通,第二高压水输入管上端安装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集压缓冲空气罐密封套装在第二高压水输入管上,且第二单向阀位于第二集压缓冲空气罐内,所述第二高压水输出管一端连通在第二集压缓冲空气罐的中下部罐体上,第二高压水输出管另一端通过第三截止阀与作业水管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19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