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1654.6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9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夏治刚;郭沁生;丁彩玲;王训该;徐卫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4/02 | 分类号: | D01H4/02;D01H4/08;D02H3/00;D04B15/00;D04B27/00;D03D47/30 |
代理公司: | 42001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纱线 光洁 处理 合式 装置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的应用,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采用对开瓣合式涡流器静瓣体、涡流器动瓣体呈对称布置的结构设计,运用时采用首尾串联式多个装置联合使用,纱线运行时,装置瓣体闭合时,高效约束和利用涡旋气流,定向喷气管定向伸展纱表毛羽,避免毛羽随机分散、纠缠,去除纱表杂质,提高应用效率和稳定性,对多毛羽纱进行多次叠加与反复强化的超光洁包缠,实现了断纱时装置瓣体打开,便于接头和维护;本发明装置结构合理、改造简单;应用操作方便,易于推广,适用于在各种运行速度的纺织机上,对各原料的低品质多毛羽纱线进行超光洁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纱线超光洁处理的瓣合式装置的应用,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毛羽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纱线毛羽不仅影响机织、针织等后工序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特别是高速无梭织机、高速经编机普遍应用的今天,大幅降低纱线毛羽,实现短纤纱表层结构的超光洁成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短纤维纱线主要有握持端纺纱和自由端纺纱,其中握持端纺纱以环锭纺纱为代表。环锭纺纱线毛羽产生于细纱加工工序,其机理是内外转移的纤维头端露出纱体之后,脱离钳口的握持作用,无法再次进入或包缠在纱体主干上,形成毛羽。自由端纺纱以转杯纺为代表,其成纱机理为纤维搭接层捻式加捻纺纱,纱线表层结构松弛,纤维头端易外露呈自由状,形成毛羽。纱线毛羽增长于络筒和整经工序,其根本原因在于:纱线表面毛羽多、结构松弛,在络筒、整经等纱线高速运行工序中,纱线经导纱部件、张力部件等机件,遭受激烈摩擦,致使纱体内部纤维头端严重抽拔游离于纱体表面,毛羽剧增、表层结构严重破坏。为了减少纱线毛羽,实现纱线顺利织造,纺织企业一般都对整经后纱线进行浆纱处理,贴附纱线毛羽、同时对纱线进行增强保伸、增加耐磨性。但整经通常采用片纱上浆,片纱上浆就会导致纱线相互粘连,需要湿、干分绞,纱线分绞时相互撕扯破坏纱体表面浆膜、产生二次毛羽。虽然单纱上浆可以解决分绞导致浆膜破损、二次毛羽的问题,但仍面临再次退浆、污染环境的问题。由此可见,消除纱线毛羽,增加纱线表层结构致密度应在上浆之前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16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5甲)
- 下一篇:一种电动张力器、捻线机及张力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