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石真三轴水力压裂应变特性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8816.0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1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尹丛彬;龚蔚;朱炬辉;龚顺祥;刘静;左建东;陈健;袁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石 真三轴 水力 应变 特性 测试 装置 | ||
1.一种岩石真三轴水力压裂应变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框架(1)、轴向升降机构、轴向载荷传感器(2)、水力压裂堵头(3)、应变片(11)、静态应变仪(12)、真三轴夹持器、X方向应力控制系统、Y方向应力控制系统、水力压裂控制系统,所述轴向升降机构安装在加载框架(1)底部,所述轴向载荷传感器(2)安装在加载框架(1)的上部,且位于轴向升降机构的正上方;
所述真三轴夹持器包括夹持器筒体(4)、两向加载液囊(5)、上端盖(6)、下端盖(7),所述夹持器筒体(4)具有轴向贯通的空腔、液囊腔和径向设置的管路连接孔,其液囊腔位于空腔的左、右两侧,所述管路连接孔与液囊腔相通,所述管路连接孔内设有应力接头(9),所述两向加载液囊(5)安装在液囊腔内,所述空腔内放置待测岩芯(8),所述夹持器筒体(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盖(6)、下端盖(7)连接;
所述X方向应力控制系统、Y方向应力控制系统分别通过应力接头(9)连接在夹持器筒体(4)的左、右两侧;
所述夹持器筒体(4)安装在轴向升降机构上,所述水力压裂堵头(3)上端与轴向载荷传感器(2)连接,下端穿过上端盖(6)、空腔直接压在待测岩芯(8)上端,所述水力压裂堵头(3)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水力压裂接头(10),所述水力压裂控制系统与水力压裂接头(10)连接;
所述应变片(11)竖直安装在空腔内与待测岩芯(8)相接触,所述静态应变仪(12)分别与应变片(11)、轴向载荷传感器(2)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真三轴水力压裂应变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筒体(4)的空腔内设有胶套(13),所述胶套(13)包裹住待测岩芯(8)和应变片(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石真三轴水力压裂应变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压裂控制系统包括压裂管路(14)、恒流泵(15)、流体容器,所述恒流泵(15)一端通过压裂管路(14)与水力压裂接头(10)连接,另一端与流体容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真三轴水力压裂应变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升降机构包括加载活塞缸(16)、加载升降台(17)、加载管路(18)、Z轴伺服泵(19)、油箱(20),所述加载升降台(17)连接在加载活塞缸(16)上端,所述加载活塞缸(16)安装在加载框架(1)底部,所述加载活塞缸(16)与加载管路(18)连接,所述加载管路(18)通过Z轴伺服泵(19)与油箱(2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石真三轴水力压裂应变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方向应力控制系统包括X管路(21)、X轴伺服泵(22),所述Y方向应力控制系统包括Y管路(23)、Y轴伺服泵(24),所述X管路(21)、Y管路(23)一端分别通过应力接头(9)连接在夹持器筒体(4)的左、右两侧,所述X管路(21)通过X轴伺服泵(22)与油箱(20)连接,所述Y管路(23)通过Y轴伺服泵(24)与油箱(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岩石真三轴水力压裂应变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框架(1)旁设有计算机(25),所述计算机(25)分别与静态应变仪(12)、恒流泵(15)、X轴伺服泵(22)、Y轴伺服泵(24)、Z轴伺服泵(19)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88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