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6265.4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F21S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地下 综合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体系。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下式综合管廊封闭,埋深较大,管廊内部需要设置照明设施来实现照明,用电量较大,运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体系,其能利用自然光照明,降低管廊运营成本,节能环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其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管廊主体,所述管廊主体具有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暴露在自然光下以供自然光透过的至少一个第一透光区域。
如上所述的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其中,所述顶板还具有供覆盖覆土层的至少一个覆土区域。
如上所述的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其中,所述顶板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覆土区域,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和所述覆土区域交替排列。
如上所述的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区域为透光硬质材料层。
如上所述的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区域的形状为圆形、长圆形或方形。
如上所述的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其中,所述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还包括位于地面以上的管廊节点室,所述管廊节点室设于所述管廊主体上方,所述管廊节点室的顶板具有暴露在自然光下以供自然光透过的第二透光区域。
如上所述的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其中,所述管廊节点室内设有风机和变电箱。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综合管廊体系,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和覆土层,所述管廊主体的顶板还具有至少一个覆土区域,所述覆土层覆盖在各所述覆土区域上方。
如上所述的综合管廊体系,其中,所述综合管廊体系还包括设于所述覆土层上方的人行道路结构层或植被层。
如上所述的综合管廊体系,其中,所述覆土层的深度为覆土深度,所述覆土深度为0.3m-2.5m。
本发明的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体系的特点和优点是:
1、本发明的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及综合管廊体系,通过在管廊主体顶部设置第一透光区域,能使自然光照射到管廊主体内部,实现利用自然光源照明,从而无需在管廊主体内部设置照明设施,或减少照明设施的设置数量,降低管廊运营成本,节能环保,为综合管廊提供了一种新的照明方式;
2、本发明的综合管廊体系,将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人行道或绿地下方,管廊覆土深度仅需考虑绿化种植土要求或人行道路结构层要求,覆土深度较浅,能降低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综合管廊体系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管廊主体;11、顶板;111、第一透光区域;112、覆土区域;12、底板;2、管廊节点室;21、顶板;211、第二透光区域;3、覆土层;4、人行道路结构层或植被层;H、覆土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其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管廊主体1,管廊主体1具有顶板11和底板12,顶板11具有暴露在自然光下以供自然光透过的至少一个第一透光区域111。
本发明的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通过在管廊主体1顶部设置第一透光区域111,能使自然光照射到管廊主体1内部,实现利用自然光源照明,从而无需在管廊主体1内部设置照明设施,或减少照明设施的设置数量,降低管廊运营成本,节能环保。
进一步,顶板1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透光区域111,以增加管廊主体1内部的照明面积。
进一步,第一透光区域111为透光材料层,较佳为透光硬质材料层,例如为透光板,结构强度高。
更进一步,第一透光区域111为钢化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
进一步,第一透光区域111的形状为圆形、长圆形或方形,安装方便,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第一透光区域111的形状还可以是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
如图1所示,进一步,顶板11还具有供覆盖覆土层3的覆土区域112,通过设置覆土区域112,可以在覆土区域112上方设置人行道路结构层或植被层4,提高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上方地块的利用率。
更进一步,顶板1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覆土区域112,覆土区域112与第一透光区域111交替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6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件组装焊接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脚踏自由停止的旋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