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联合碳捕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6254.6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1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甫;袁金良;苗鹤;赵加佩;许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5/04 | 分类号: | F25B15/04;F25B43/00;B01D53/00;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水 吸收 制冷 联合 集装 | ||
1.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联合碳捕集装置,包括:氨水吸收器、二氧化碳吸收塔、发生器、冷凝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器、贫液泵、富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节流阀、溶液节流阀等部件,其特征在于,
氨水发生器1出口连接到贫液泵2入口,入口分别与蒸发器11和溶液热交换器5相连;二氧化碳吸收塔3上部入口与所述贫液泵2出口相连,下部入口与烟气管道31连接,底部富液出口则与富液泵4入口相连;富液泵4出口与溶液热交换器5冷端入口相连;发生器6入口与溶液热交换器5冷端出口相连,气体出口连接至冷凝器8,液体出口则连接至溶液热交换器5热端入口;气液分离器9入口与冷凝器8出口连接,分离的气体通过二氧化碳管道91排出,进行后续操作,而液体出口则通过节流阀11与蒸发器12入口相连;控制阀10用于控制气液分离压力;在溶液热交换器5与所述氨水吸收器1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溶液节流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联合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顶部布置有网状结构的除沫器和内部冷却器,冷凝水回流至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联合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吸收器出口,即二氧化碳吸收塔入口前,贫CO2氨水浓度为20%~30%,同时,二氧化碳吸收塔塔釜布置有搅拌装置,以控制结晶堵塞出口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联合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操作压力需在冷凝器冷凝温度所对应的氨的饱和压力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联合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可以是单个气液分离器,也可以是多个气液分离器的串联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62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