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无纺布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6908.7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1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泰鑫无纺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27/06;B32B15/02;B32B15/14;B32B3/24;B32B33/00;B32B27/36;B32B27/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0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无纺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无纺布,特别是一种透气且抗菌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者随机的纤维而所构成,是新一代的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利用等特点。无纺布本身不抗静电,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产生静电,影响使用的安全性。现有无纺布的抗静电改性,通常为在无纺布上涂覆抗菌剂层,抗菌性能不佳,而且抗菌剂层易脱落,抗菌持续时间不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无纺布。本发明具有抗菌效果好和抗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第一防静电层、抗菌层、第二防静电层和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相同,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聚酯短纤维层、助剂层和芳香族聚酰胺纤层,所述助剂层与聚酯短纤维层、芳香族聚酰胺纤层的交界处分别设有渗透层;所述抗菌层包括网格夹心层,网格夹心层两侧设有银纤维层。
前述的抗菌无纺布中,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第一防静电层、抗菌层、第二防静电层和第二无纺布层的厚度比是11:3:5:3:11。
前述的抗菌无纺布中,所述金属丝分别呈网状布置在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上。
前述的抗菌无纺布中,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和第二防静电层上分别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孔径为0.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第一无纺布层、第一防静电层、抗菌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二无纺布层的复合,同时采用特定的无纺布层,使得不仅能进行抗菌防静电,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抗菌持续时间长,使用效果佳。本发明增强了无纺布的整体结构强度,且质感和手感优异,综合性能好,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抗菌无纺布,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1、第一防静电层2、抗菌层3、第二防静电层4和第二无纺布层5;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5相同,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聚酯短纤维层11、助剂层12和芳香族聚酰胺纤层13,所述助剂层12与聚酯短纤维层11、芳香族聚酰胺纤层13的交界处分别设有渗透层;所述抗菌层3包括网格夹心层31,网格夹心层31两侧设有银纤维层32。
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第一防静电层2、抗菌层3、第二防静电层4和第二无纺布层5的厚度比是11:3:5:3:11。
所述金属丝分别呈网状布置在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5上。
所述第一防静电层2和第二防静电层4上分别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孔径为0.2mm。
本发明通过第一无纺布层、第一防静电层、抗菌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二无纺布层的复合,同时采用特定的无纺布层,使得不仅能进行抗菌防静电,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抗菌持续时间长,使用效果佳。本发明增强了无纺布的整体结构强度,且质感和手感优异,综合性能好,市场前景广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泰鑫无纺布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泰鑫无纺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6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质板材的防腐改进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食品包装的易撕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