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耐水解性能的复合聚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5946.0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3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云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16;C08G18/22;C08G18/28;C08G18/32;C08G18/34;C08G18/42;C08G18/44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61 | 代理人: | 胡思棉 |
地址: | 2156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耐水 性能 复合 聚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水解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耐水解性能的复合聚酯。
背景技术
聚酯海绵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独特的耐油、抗溶剂的特性,在耐磨性、耐磨蚀、耐高温、拉伸性强、弹性好、无不良气味,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和电子电器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对聚酯海绵的表观消费量迅速增长,我国的聚酯海绵产能迅速发展。
专利号为CN 1040987533 A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复合聚酯,其通过使用复合聚酯,使用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作为树脂基体,在配合使用异氰酸酯、扩链剂、催化剂等,实现该复合聚酯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同时赋予复合聚酯优异的耐水解性能,但是其耐水解性能和粘结性能较差,所以我们提供了一种具备耐水解性能的复合聚酯用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备耐水解性能的复合聚酯。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备耐水解性能的复合聚酯,包括以下组合成分:聚酯混合物、阻燃剂和异氰酸酯,所述聚酯混合物包括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碳原子数44的二羧酸、一元醇、多元醇扩链剂、催化剂和水,所述催化剂由钛化合物、含磷化合物以及镁化合物组成,且钛化合物为金属化合物,所述金属化合物重金属为碱金属,所述碳原子数44的二羧酸为芥酸二聚物。
优选的,所述聚酯多元醇的重量分数为70-85份、聚碳酸酯二醇的重量分数为10-20份、碳原子数44的二羧酸的重量分数为2-3.5份、一元醇的重量分数为1-2份、多元醇扩链剂的重量分数为1-1.5份、催化剂的重量分数为1-1.5份、水的重量分数为0.5-2.5份。
优选的,所述多元醇扩连剂中的多元醇含有三个以上的羟基。
优选的,所述聚酯多元醇的重量分数为75份、聚碳酸酯二醇的重量分数为15份。
优选的,所述复合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聚酯多元醇和聚碳酸酯二醇作为树脂基体;
S2:利用钛化合物、含磷化合物以及镁化合物制作出催化剂;
S3:取特定分量的聚酯多元醇和聚碳酸酯二醇放入试剂瓶中,然后在试剂瓶中依次加入重量分数为2-3.5份的碳原子数44的二羧酸、重量分数为1-2份的一元醇、重量分数为1-1.5份的多元醇扩链剂、重量分数为1-1.5份的催化剂以及重量分数为0.5-2.5份的水;
S4:利用搅拌器对试剂瓶中的材料进行搅拌,合成聚酯混合物,接着在试剂瓶中加入阻燃剂和异氰酸酯,并继续搅拌;
S5:对搅拌后的试剂瓶中材料进行静置,并得出复合聚酯。
优选的,所述S2中,钛化合物中的钛元素的添加量为22ppm,磷化合物的磷元素的添加量为10ppm,镁化合物中的镁元素的添加量为15ppm。
优选的,所述S3中,准备试剂瓶,然后取重量分数为75份的聚酯多元醇和重量分数为15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试剂瓶中。
优选的,所述S4中,准备搅拌器和加热器,利用加热器对试剂瓶内的材料进行加热,然后再利用搅拌器对试剂瓶中的材料进行充分搅拌,在搅拌的同时加入阻燃剂和异氰酸酯,并继续搅拌至粘稠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钛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和镁化合物可以制作出催化剂,通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碳原子数44的二羧酸、一元醇、多元醇扩链剂、催化剂和水,可以合成出聚酯混合物,通过聚酯混合物、阻燃剂和异氰酸酯可以合成出复合聚酯,本发明操作方便,通过聚酯混合物、阻燃剂和异氰酸酯合成的复合聚酯具有良好的耐水解性能和粘结性能,且耐水解性能和粘结性能对比常规的复合聚酯的耐水解性能和粘结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云塑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云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5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