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湿环境的汇流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4854.0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魏秋云;王笃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39/64 | 分类号: | H01R39/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85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环境 汇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湿环境的汇流环,包括壳体、芯轴;所述壳体的中心处设有中心内腔,所述芯轴转动设置在壳体上且位于所述中心内腔内;所述芯轴中部沿其轴向固定设有导电环组件,所述壳体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导电环组件适配滑动连接的电刷组件;所述壳体内为密封空间,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保持壳体内外压差平衡且能防水的第一防水透气部件。优点:适用于高湿环境、防止环境中的湿气进入汇流环内部形成水并结雾和凝露而使汇流环金属零件生锈腐蚀,绝缘性降低,影响信号正常传输,甚至发生打火烧损汇流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汇流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湿环境的汇流环。
背景技术
汇流环在航天、航空、航海以及各种精密仪器领域都有广泛的需求,通过利用汇流环来实现两个相对转动的部件间的电功率或电信号的传输,以避免相对转动时把导线缠绕扭断;目前,现有的汇流环在高湿环境中使用时,环境中的湿气进入汇流环内部并形成水,在温差大时结雾和凝露,附着在零部件和元器件上,导致金属零件生锈腐蚀,汇流环绝缘性降低,影响信号正常传输,甚至发生打火烧损汇流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防止的金属零件生锈腐蚀、能确保汇流环绝缘效果良好的适用于高湿环境的汇流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高湿环境的汇流环,包括壳体、芯轴;所述壳体的中心处设有中心内腔,所述芯轴转动设置在壳体上且位于所述中心内腔内;所述芯轴中部沿其轴向固定设有导电环组件,所述壳体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导电环组件适配滑动连接的电刷组件;所述壳体内为密封空间,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保持壳体内外压差平衡且能防水的第一防水透气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壳体内形成密封空间,且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防水透气部件保持壳体内外压差平衡,保持湿度平衡,排放潮气,从而防止结雾和凝露,使汇流环金属零件生锈腐蚀;因此,本申请的适用于高湿环境的汇流环具有适用于高湿环境、防止环境中的湿气进入汇流环内部形成水并结雾和凝露而使汇流环金属零件生锈腐蚀,绝缘性降低,影响信号正常传输,甚至发生打火烧损汇流环等优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适用于高湿环境的汇流环还包括转子电缆基座,所述芯轴上端穿出壳体且固定设有所述转子电缆基座,所述转子电缆基座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子电缆基座上端固定设有转子电缆插座,所述转子电缆插座上设有若干转子电缆接口和第二防水透气部件,便于设置转子电缆,有利于壳体,防止环境中的湿气进入汇流环内部形成水并结雾和凝露而使汇流环金属零件生锈腐蚀。
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水透气部件、第二防水透气部件均为防水透气阀;防水透气阀让气体分子通过,而液体、灰尘无法通过,从而实现防水透气的目的,且保持壳体内外压差平衡。
进一步,所述壳体呈四边形柱结构,其侧壁上间隔开窗形成用于对芯轴进行维护的维护窗口和若干电刷室;所述维护窗口和若干电刷室外侧均设有外罩;壳体上设置有维护窗口,便于对芯轴进行维护,有利于对汇流环由于长时间工作接触面间滑动摩擦产生的磨屑进行清理;维护窗口和电刷室外侧均设有外罩,便于对壳体进行密封形成密闭空间,且避免灰尘进入方位装置内而对其造成不利影响。
进一步,所述外罩均为平板结构,所述外罩边沿与壳体的接触面均设有密封圈;实现对壳体进行密封,防止环境中的湿气从外罩边沿与壳体的接触面进入汇流环内部使汇流环金属零件生锈腐蚀。
进一步,若干所述电刷室外侧的一外罩上设有定子电缆插座,所述第一防水透气部件设置在所述定子电缆插座上并与电刷室相连通,所述定子电缆插座上还设有若干定子电缆接口,便于安装设置第一防水透气部件。
进一步,所述芯轴呈阶梯状圆轴结构,其上下两端转动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导电环组件分别用绝缘材料隔开分组组装在各自的轴套上并通过螺环压紧在芯轴上;便于设置导电环,且结构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未经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48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嵌套结构的汇流环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六边形端子压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