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0297.5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2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海勇 |
主分类号: | A61L31/02 | 分类号: | A61L31/02;A61L31/00;A61L31/14;A61L31/16;A61L31/18;A61K47/02;A61K47/04;A61K47/26;A61P19/04;A61P19/08;A61P7/10;A61F5/05 |
代理公司: | 安徽深蓝律师事务所34133 | 代理人: | 汪锋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人体 损伤 固定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用于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包括 1 人体某些骨折的外固定2人体某些软组织损伤。
背景技术
现在对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石膏 2 夹板.以下就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的作用与石膏和夹板作为外固定材料时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进行阐述.
石膏外固定发源于古代埃及,发展于西方医学,是针对人体损伤后的一种治疗方法.
石膏的优点是塑形性好,能够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形,易于达到三点固定的治疗原则,固定确实,护理方便,便于长途运送.
石膏的缺点是较沉重、透气性及X射线透光性差。一般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可导致关节僵硬。骨折处瘀肿消除后,石膏托容易松动,骨折移位.
夹板外固定的优点取材容易,质量较轻,透气性好,X射线透光性好,四肢末端血运易于观察,易于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
夹板外固定的缺点是塑形性极差,特别是靠近关节的骨折或关节脱位,夹板是无法固定的,并且夹板固定容易松动,导致骨折容易移位,不便于长途运送。
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的发明的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
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在能够在完全具有石膏作为外固定材料的特性,还有以下的优点:
1 透气因为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具有多孔的结构.
2 消肿在骨折或外伤时,人体组织会有水肿.水肿是因为在骨折或外伤时,局部组织在受到外界伤害后会发生周围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变,当损伤发生后,血管内的水分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到组织间间隙,从而使组织间隙液变多,形成“肿”.主要原因有:(1)血液回流受阻.(2)血液流动速度变.(3)肌肉对血管的挤压减弱.(4)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不论何种原因,最终结果就是组织间隙内有了多余的水液,而多余的水液即不在血管内,也不在细胞内。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能有很好的吸附水液的作用,故而能够起到消除肿胀的作用。
3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在作为外固定材料的同时,还可以作为赋形剂,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骨折和外伤时的作用,可以把促进骨折后骨骼愈合的中药;对外伤后软组织有益的中药;外伤时皮肤有损害时,对皮肤损害有益的中药,根据不同需要,把中药加工成粉剂,和新型人体伤损后的外固定材料一起形成外固定物,因为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有吸收人体损伤后,外溢于组织外的水液,从而和中药粉剂形成外敷剂.
4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所做的外固定在骨折后肿胀消除后,如有必要,可以重新塑型。
5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所做外固定,X线通透性要比石膏好,便于治疗后的检查。
6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所作的外固定对外伤时的皮肤有修复作用。
7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和石膏一样具有很好的可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碳粉加糖粉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可形成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比例可根据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法
1水润法
将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和柔性织物组合在一起,形成多种规格外用固定条。做外固定时,直接包扎后喷少量的水,水分挥发后,自动成型。
2加热法
先将需要固定的组织部位用柔性织物缠好,并固定好功能位,将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直接加热,形成膏质,等温度适宜时,直接敷于柔性织物上,等冷却后,自动成型。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所作的外固定可以有多种外在形状,比如在固定物上形成孔洞,在固定物上形成上下或左右两片。(因为新型人体损伤后的外固定材料是由以上两种材料所组成,所以可根据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比例,比例不同,其硬度不同,X线通透性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海勇,未经陈海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02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