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化干气烯烃转化脱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2866.1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7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孙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0/00 | 分类号: | C10G5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崔立青 |
地址: | 12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裂化 烯烃 转化 脱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干气烯烃转化脱除方法,步骤如下:(1)将设定比例的催化裂化干气与重整PSA解析气混合后作为原料气送入加热炉中加热;(2)从加热炉中出来的原料气进入到反应器中,其中的烯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汽油和液化气;原料气在反应器中完成反应后排出,形成粗贫烯干气;(3)粗贫烯干气进入到吸收系统中,汽油和液化气被分离出来,形成贫烯干气;分离出来的汽油及液化气从吸收系统中排出,进入到下道工序;贫烯干气排出吸收系统后进入制氢装置或并入瓦斯系统;在反应器工作期间,向反应器内注入起冷却作用的重整PSA解析气。本发明通过炼厂已有的重整PSA解析气来取代原来的干气增压系统,从而降低了投资和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单、节能的烯烃转化脱除方法,以将催化裂化干气中包括乙烯和丙烯在内的烯烃转化成油品,生产汽油和液化气;以降低催化裂化干气中的烯烃含量,使脱除烯烃后的催化裂化干气能够直接作为制氢原料。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制氢装置没有设计带有取热设备的变温-绝热加氢精制反应器,如果将催化裂化干气用作制氢原料,由于催化裂化干气中的烯烃含量高,一般含烯烃15~25%,烯烃在加氢过程中反应热高,因此就会出现加氢反应器超温、飞温等现象,因此,没有脱除烯烃的催化裂化干气不能作为制氢的原料。为此,在现有技术中,是将催化裂化干气在反应器中的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烯烃叠合生成液化气和汽油来脱除干气中的烯烃,但由于在该反应中烯烃反应也会放出大量的反应热,为防止反应器超温以及较精准地控制好反应温度,目前的做法是将反应完的部分干气再升压,这部分升压后的干气中,一部分混入到原料气中,以稀释烯烃浓度,另一部分作为降温载体注入到反应器中。
现有技术的流程如图2所示,含烯烃的催化裂化干气101(原料气)与经过增压的反应后的贫烯干气108以一定比例混合后进入加热炉102,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入反应器103,在反应器103内进行烯烃转化,为防止超温,在反应器103的床层间注入一定量的贫烯干气109,从反应器103出来的反应后干气通过吸收系统104分出包括汽油和少量液化气在内的混合气105,从吸收系统104出来的贫烯干气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贫烯干气106去制氢装置作为原料或并入瓦斯系统,另一部分贫烯干气通过气体压缩机107增压后分成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的贫烯干气108混入到原料气中,对原料气中的烯烃浓度进行稀释,另一个支路的贫烯干气109作为反应器103的床层间冷却剂。
在上述技术中,气体压缩机107的设置及运行需要较高的费用,增大了装置的运行费用和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为解决制氢原料不足提供一种更简单节能的方法,通过炼厂已有的重整PSA解析气来取代原来的干气增压系统,从而降低了投资和运行成本,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催化裂化干气烯烃转化脱除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设定比例的催化裂化干气与重整PSA解析气混合后作为原料气送入加热炉中加热;
(2)从加热炉中出来的原料气进入到反应器中,在反应器中,原料气中的烯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汽油和液化气;原料气在反应器中完成反应后排出,形成粗贫烯干气;
(3)粗贫烯干气进入到吸收系统中,在吸收系统中,粗贫烯干气中所携带的汽油和液化气被分离出来,形成贫烯干气;分离出来的汽油及液化气从吸收系统中排出,进入到下道工序;贫烯干气排出吸收系统后进入制氢装置或并入瓦斯系统;
在反应器工作期间,向反应器内注入重整PSA解析气,重整PSA解析气起到冷却作用,注入到反应器内的重整PSA解析气与粗贫烯干气一起排出反应器。注入到反应器内的重整PSA解析气不含有烯烃,因此重整PSA解析气不参加反应,仅起到冷却作用,并随贫烯干气一起排出反应器。
上述重整PSA解析气为重整氢气PSA提纯装置已增压后的释放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未经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28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