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运维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5656.X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彭林;韩海韵;侯战胜;何志敏;王刚;鲍兴川;于海;王鹤;朱亮;李尼格;张泽浩;周强;艾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17/00;G06K9/00;G06K9/62;G06Q10/0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换流阀 三维模型 截面轮廓数据 分层 监测数据 智能设备 智能化 运维 大型电力设备 分布形式 分层模型 几何特征 扫描轮廓 实体设备 特征图像 现场采集 预先建立 增强现实 成形件 下层片 层片 尖顶 叠加 匹配 展示 融合 外部 | ||
1.一种智能化运维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智能设备现场采集的实体设备特征图像与预先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匹配得到对应的直流换流阀信息;
对所述直流换流阀对应的三维模型直接分层提取模型在指定高度处的截面轮廓数据;
获取所述直流换流阀的监测数据;
将所述监测数据与所述直流换流阀各高度的截面轮廓数据进行融合后叠加到所述直流换流阀对应的三维模型上,得到所述直流换流阀的内外部分层模型信息,并通过所述智能设备进行增强现实展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运维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直流换流阀对应的三维模型直接分层提取模型在指定高度处的截面轮廓数据,包括:
定义ObjectARX指针,使所述指针指向所述直流换流阀对应的三维模型;
利用ObjectARX开放的接口函数,得到三维模型的几何信息;
通过边界框提取三维模型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坐标Zmax和Zmin;并提取三维模型质心的X坐标和Y坐标,令Z=Zmin+ε,ε为边界框移动的偏移量,;
判断Z坐标是否大于三维模型最高点坐标Zmax,若Z>Zmax,结束流程;否则进行下一步;
根据坐标点(X,Y,Z)定义水平截平面P;
对三维模型和截平面P求交集,得到三维模型在当前高度Z处的截面轮廓,将截面轮廓的面域分解为由基本图形元素组成的封闭平面轮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运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数据包括每秒实时更新的结构数据的运行数据和每月更新一次的静态数据的设备状态数据类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运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监测数据与所述直流换流阀各高度的截面轮廓数据进行融合后叠加到所述直流换流阀对应的三维模型上,得到所述直流换流阀的内外部分层模型信息之前,还包括:
对每一帧现场采集的直流换流阀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并将图像切割为点阵数据;
分析点阵数据的匹配度,识别出当前图像帧对应的标准模板,调取标准模板对应的三维模型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运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预处理包括:
在变电站现场选取各种不同的直流换流阀特征图像点作为匹配的标准模板,对标准模板进行图像识别。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运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图像切割为点阵数据包括:
将预先设定的特征块引入模板匹配中,先对标准模板和样本模板进行改造,按特征块的数量将模板分割成若干大小相同方块,统计每块点数,将图像切割为点阵数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运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点阵数据的匹配度,包括:
利用点阵数据特征块与标准模板逐块进行比对,当差别小于预设特征点个数时为匹配,否则为不匹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运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监测数据与所述直流换流阀各高度的截面轮廓数据进行融合后叠加到所述直流换流阀对应的三维模型上,得到所述直流换流阀的内外部分层模型信息,包括:
提取电力设备后台运维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
基于所提取的监测数据个体特征,根据数据类型和数据采集频率的不同将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划分;
对获取的监测数据进行配准,建立现场电力设备监测数据以及设备三维模型间的逻辑联系,结合历史数据,完成底层设备监测数据的去噪;所述逻辑联系包括通过监测数据的坐标值与三维模型零部件进行一一匹配的逻辑关系;
将后台融合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分类并与全景三维模型融合后,叠加展现在现场换流阀相关的零部件上,得到换流阀内外部构造信息、整体及零部件运行状态,进行换流阀内外部模型及运行数据实时分层展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56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