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汽压力调节方法及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5370.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1/42 | 分类号: | G05B11/42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余萍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调节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电站主汽压力调节方法及利用该方法调节的系统。一种主汽压力调节方法,包括主汽测定值、主汽设定值和主汽滞后值,所述调节方法如下:设定一个滞后单元,其中设定滞后时间,主汽测量值通过该滞后单元后形成一个滞后值;本发明所述主汽压力调节方法,通过在主PID1控制器的积分输入端加强了积分的控制作用,从而避免了反调削弱调节效果,消除了稳态偏差,推移了平衡点,避免了振荡的发生,消除了稳态偏差,保证了炉内压力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电站主汽压力调节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电站主汽压力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主汽压力是火力发电厂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主汽压力是一个大延迟、大惯性环节,由于其滞后性,常规的压力自动调节方式使得压力波动较大。目前对于主汽压力的控制普遍采用微分前馈控制,当压力出现变化趋势时,提前进行增减煤量控制,控制效果优于未采用微分策略的控制方案,然而这种控制也存在弊端,当压力稳定在设定值附近时,由于产生前馈的条件消失,原来根据压力趋势判断需增减煤量,由于前馈的消失,原来增加的煤量减为零,原来减少的煤量回归为零,从而造成由于前馈煤量缺少而造成新的压力的波动,于是前馈又开始起作用,如此反复,造成压力在某一段时间反复波动,无法稳定下来。
近年随着煤价的高位运行,火电厂为提高经济效率,普遍采用配煤掺烧,使得煤质变化很大,同样的负荷,同样的煤量,对于煤质差的煤,煤量控制偏少,煤质好的煤,煤量控制又偏多。因此要求煤量需根据压力波动尽快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目前微分前馈虽然在提升压力稳定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由于前馈无法改变平衡点,目前通用的控制方案是炉主控PID+前馈控制策略,前馈控制策略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负荷对应的煤量函数,也就是说如果负荷不变,对应的基准煤量也不变化。比如对于一台300MW容量的火电机组来讲,在200MW时,负荷函数对应的基准煤量100t/h,由于煤质的变化,同样的负荷可能需要煤量平衡点为97t/h或103t/h,也就是在这个负荷阶段需要的煤量平衡点不再是100t/h,而是发生了变化,但是目前通用的控制方案,不会随煤质变化改变平衡点,当前馈作用消失后,平衡点又恢复到原来的控制点,导致压力在后续继续进行波动。因此说明造成压力波动的根本原因是平衡点没有根据煤质变化及时进行修正。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准确控制的主汽压力调节方法和利用该方法进行调节的系统。
本发明所述一种主汽压力调节方法,包括主汽测定值、主汽设定值和主汽滞后值,所述调节方法如下:
(1)设定一个滞后单元,其中设定滞后时间,主汽测量值通过该滞后单元后形成一个滞后值;
(2)将主汽测量值与滞后值求差,主汽测量值与主汽设定值求差,当两差值其中一个为正数另一份为负数时,切换模块导通,其余情况切换模块不动作;
(3)将主汽测量值与主汽设定值求差后的数值分出两路,一路进行积分处理,另一路进行比例处理;经过比例处理的差值导入主PID1控制器变比例参数输入端,作为主PID1控制器的变比例系数;
(4)在转换模块上附加参数单元,当转换模块导通切换时,参数单元通过转换模块与积分函数单元叠加后导入主PID1控制器的变积分参数输入端,作为主PID1控制器的变积分系数;
(5)主PID1控制器的上述变参数系数,通过对输入压力偏差的逻辑计算处理后,其输出用于控制给煤机的送煤量。
优选地,在步骤(5)所述方法之后还包括以下方法:
(6)设定监控PID2控制器;
(7)将主汽测量值与主汽设定值求差后的数值,经过比例函数单元处理后分为两路,一路导入主PID1控制器的变比例参数输入端,作为PID1控制器的变比例系数,另一路导入监控PID2控制器的变比例参数输入端,作为PID2控制器的变比例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5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设备及其网络模式的切换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终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