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及其实现海水淡化零排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4937.3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4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苏闯建;张凤鸣;陈顺权;杨杰;黄振飞;陈久林;熊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番禺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协同 反渗透 系统 及其 实现 海水 淡化 排放 方法 | ||
1.一种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海水泵(1)、分离装置(4)、第一高压泵(5)、反渗透膜组件(6)、第二高压泵(7)、预热装置、超临界水反应器(10);
所述海水泵(1)与分离装置(4)连接;所述分离装置(4)的海水出水口(401)与所述第一高压泵(5)、反渗透膜组件(6)依次连接;所述分离装置(4)的固体排出口(402)排出盐类等固态物质;
所述反渗透膜组件(6)的浓缩海水出口(601)与所述第二高压泵(7)、预热装置、超临界水反应器(10)依次连接;所述反渗透膜组件(6)的淡化水出口(602)排出淡化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还包括低压闪蒸装置(12),所述低压闪蒸装置(12)与超临界水反应器(10)的未蒸发浓海水出口(1002)连接;所述超临界水反应器(10)靠近未蒸发浓海水出口处还设置有加热装置(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装置包括低温预热装置(8)和高温预热装置(9);所述低温预热装置(8)和高温预热装置(9)依次连接;所述超临界水反应器(10)的超临界蒸汽出口(1001)与所述低温预热装置(8)的低温蒸汽入口(801)连接,所述低压闪蒸装置(12)的闪蒸蒸汽出口(1201)与所述高温预热装置(9)的高温蒸汽入口(90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药装置(3),所述加药装置(3)设置于所述海水泵(1)与分离装置(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处理装置(2),所述预处理装置(2)与海水泵(1)的出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水反应器(10)的超临界蒸汽出口(1001)与所述预热装置连接。
7.一种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实现海水淡化零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海水通过固液分离排出沉淀物后,剩余海水经增压后,通过反渗透膜分离操作,获得淡化水和一次浓缩海水;
S2、对经S1步骤得到的一次浓缩海水进一步增压,并加热至超临界温度,以超临界状态进入超临界水反应器闪蒸,获得高温淡化水蒸汽和二次浓缩海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实现海水淡化零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闪蒸步骤,所述闪蒸步骤为对二次浓缩海水进一步升温,以饱和态闪蒸,得到高温淡化水和三次浓缩海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实现海水淡化零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二次闪蒸步骤得到的高温淡化水蒸气和/或超临界水反应器闪蒸后得到的高温淡化水蒸气的热能进行回收。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超临界协同反渗透系统实现海水淡化零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原海水经过预处理步骤和/或经过加药剂沉淀步骤,再进行反渗透膜分离操作;原海水的预处理与加药剂沉淀步骤同时并存时,先进行预处理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49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