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安全隐患的扫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3694.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2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越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F21/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南路***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安全隐患 扫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安全隐患的扫描系统。
背景技术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络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新方式。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的构筑也是不可或缺的。现行的网络隐患扫描产品主要是软件安装方式和机架方式两类。软件安装方式的网络隐患产品存在着一些不足,如:(1)自身安全防护能力较低,容易受到恶意用户的修改和非法利用;(2)软件方式的产品的安装和使用过程都需要特定的平台才能顺利进行;(3)软件方式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扫描跨网段的目标系统,由于存在路由、防火墙等过滤机制,将大大降低扫描的速度和效率。而机架产品的网络隐患产品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1)机架方式的网络隐患产品体积较大,不方便移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扫描跨网段的目标系统,由于存在存在路由、防火墙等过滤机制,将大大降低扫描的速度和效率;(2)机架方式的产品交互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安全隐患的扫描系统,具有可对网络内计算机或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漏洞检测、提供风险评估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网络安全隐患的扫描系统,包括手持式扫描引擎,手持式扫描引擎的硬件核心基于strongARM运行平台,通过strongARM总线连接CF网络接口,并安装TCP/IP协议向主机发送隐患探测数据包,通过被扫描设备对探测包的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漏洞,而对不同漏洞项的判断即采用脚本的方法对探测包进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手持式扫描引擎与主机端利用通信模块完成双向数据传递的功能,并激活主机端的程序,同时主机端利用手持式扫描引擎的扫描结果生成报表。
系统将扫描引擎进行构件化封装,使很多扫描动作可以在不同的漏洞检测中得到复用,提高了软件的复用率和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手持式扫描系统分为扫描引擎和漏洞库两个层次结构,并在扫描引擎中对硬件及网络通信做了封装处理,使引擎具备了通用和高效的能力。
构件化封装对象为一些功能模块、软件结构、软件系统模型和软件文档,面向对象系统中,构件可以用类和对象的形式进行封装,较大规模的构件可以通过构件的聚合来描述,本系统将众多的功能模块进行了构件化封装,使已经平稳运行的多个系统的特性和功能得到了继承和复用,使系统在保持高稳定性的同时拥有了丰富的功能,随着系统应用的普及,构件的积累越来越多,提供的功能也会更加丰富。
网络隐患扫描系统作为自动化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工具,侧重发生安全事故前这一阶段,其扫描的目标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应用等各种对象,通过模拟黑客进攻的手法,对被检系统进行安全漏洞和隐患扫描,提交风险评估报告,并提供相应整改措施,先于黑客发现并弥补漏洞,防患于未然,预防性的安全检查最大限度地暴露了现存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配合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可以将网络系统的运行风险降至最低。
本发明实现可移动网管的功能,硬件化技术的实现使网络安全隐患扫描系统操作更简单、更方便和更实用,其具有如下优点:
(1)手持式产品扫描软件完全固化,并有多种抗攻击的保护措施,可以抵抗其他网络安全软件所不能承受的攻击,使软件自身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2)手持式产品不需要额外的运行平台,其具有的移动性,用户可以绕过路由器、防火墙等,这样就可以加快了跨网段的扫描速度和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网络安全隐患的扫描系统,网络隐患扫描系统的硬件核心是以strongARM为运行平台的,基层的运行平台是嵌入式Linus操作系统,手持式的产品不但提高了产品的自身安全防护,而且可实现移动网管的功能,可以绕过路由器、防火墙等过滤机制,将大大降低扫描的速度和效率。手持式产品也解决了软件安装方式的产品运行需要特定平台相关联的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越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越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3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