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重机减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2616.X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1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丁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向峰 |
主分类号: | B66C13/06 | 分类号: | B66C13/06;B66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配件,特别的,是一种缓解重物摇晃的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一种大型搬运设备,主要用于货仓、码头等处的货物搬运;起重机的主要部件包括有支撑架、主梁、运行小车和置于运行小车下方的吊钩;货物使用吊钩悬挂牵引,通过运行小车的搬运,挪动到指定位置;在吊起、搬运过程中,重物受惯性力及水平风力荷载的作用,会在铅锤平面内往复摆动,重物摆动幅度过大时可能造成悬吊不牢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摆动的重物不容易降落,重物与地面接触时容易因摆动产生摩擦,损毁地面和重物;也由于摆动的原因,重物的落点不好确定,很容易造成堆放偏斜,不利于货物的精准定位和准确堆码;因此,悬吊时重物的摆动是起重机搬运时较棘手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机减摇装置,该减摇装置能够有效缓解重物悬吊时摆动的幅度,促进货物快速恢复稳定,便于重物的平稳搬运,方便操作人员安全、准确的降落重物,保证堆放的稳定、准确,有效提高搬运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起重机包括有支撑架、主梁、运行小车、抬升机构、吊索和安装在吊索下部的吊钩,本起重机减摇装置安装在运行小车的下部,本起重机减摇装置包括有支承环,在所述支承环内串套有水平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仅能够绕自身轴线、相对于支承环自由旋转;在所述中心轴的外部同轴的套设有减摇筒,所述减摇筒和中心轴之间通过加速齿轮组啮合;
所述吊索贯穿所述减摇筒的筒壁后,固定安装在所述中心轴的轴面上;当吊钩位于中心轴正下方时,所述吊索呈竖直直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起重机通过吊钩悬挂、牵引重物,抬升机构升起重物后,通过运行小车转运、平移重物,从而实现重物的转移,在达到指定位置后,抬升机构下降并使重物准确堆码;
在平移、转运时,重物在惯性力和水平风力的作用下,会在铅锤平面内发生往复摆动;摆动的重物牵引吊索小角度转动,重物在摆动时重心小幅度上升;吊索带动减摇筒同角度的转动,由于减摇筒与中心轴之间通过加速齿轮组啮合连接,因此中心轴转动的角度与减摇筒转动的角度不同,此时吊索将在减摇筒的筒壁处发生弯折,随着转动角度的增大,吊索弯折的角度也逐渐增大,而吊索位于中心轴与减摇筒之间的长度将随转动角度的增大而增长,此时留在减摇筒外部的吊索长度逐渐减小,重物也因此被额外抬升;因此,重物因惯性和风力向上摆动,动能和惯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相较于传统的起重机,在使用本发明时,吊索仅出现小角度的摆动,重物的高度就被额外抬升,从而促使动能和惯性势能得到完全转化成重力势能;在重物反向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和惯性势能,重物降落至最低点时,惯性势能和动能被吊索牵拉、消减,此时摆动幅度明显减小;重物每摆动一个周期,两次经过最低点,即受到两次能量消减;因此摆动幅度得到大大削减。
因此使用本发明时,重物的摆动幅度有效减小,由于摆动幅度的减小,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大大减小,即重物能够更稳定的在竖直线上小幅度晃动,便于操作人员将重物精准的堆码。
本发明利用重物带动吊索的摆动力度,驱动减摇筒和中心轴的相对转动,进而改变吊索的摆动半径,从而减小重物的摆动幅度,进而减小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和位移,同时利用吊索的牵拉将重物的势能和动能削减为吊索的内能,有效减缓重物的运动速度,从而保证重物的稳定;方便操作工人快速的定位及堆码,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减摇筒外筒面的端截面呈椭圆形,内筒面的端截面呈圆形;吊索沿着椭圆形的长半轴穿入并固定在中心轴上;该结构能够进一步的改变吊索的摆动半径,提高减摇效果。
作为优选,使用反向齿轮组代替所述加速齿轮组;该结构能够增大吊索摆动半径的变化范围,从而提高减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起重机减摇装置一个实施例装配在起重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端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向峰,未经丁向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26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织面料(2017‑45)
- 下一篇:纺织面料(20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