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红外矩阵的人体实时定位系统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4825.4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5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丁子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08 | 分类号: | G01S17/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方力平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发射装置 实时定位系统 红外线接收装置 计时器 红外矩阵 红外线发射 快速获取 密闭空间 人体反射 单片机 红外线 整合 静止 移动 传播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矩阵的人体实时定位系统,包括:红外线发射装置、与红外线发射装置配合使用的红外线接收装置、计时器以及单片机,本发明通过在密闭空间内设置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发射装置产生的红外线经人体反射后被红外线接收装置接收,计时器收集自红外线发射瞬间至接收瞬间的时间值,该时间值乘光的传播速度除二即可得到被定位人体的横坐标值或纵坐标值,最后将横纵坐标整合,即可得到被定位人体的坐标。由此可知,本发明的人体实时定位系统能够快速获取待定位人体的位置信息,无论人体是瞬时移动还是暂时静止,均能准确无误的得到人体的位置信息。因此,本发明结构简单、定位准备、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外定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矩阵的人体实时定位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已进入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信息社会,电子计算机、机器人、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单片机嵌入系统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功能多样的传感器。作为“感觉器官”,传感器用于监测各种各样的信号,并转换为工作系统能处理的信息。其中,由于红外传感器能监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是传感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热释电效应的热电型红外传感器。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μm左右的红外线。外界发射的红外线通过滤光片滤掉干扰信号,只剩下10μm的特定的红外线聚集到热释电元件上。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目前对人体定位的电子产品,大多数是通过探测人体辐射的红外信号从而确定人体的位置。其中对红外信号的采集又大多用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只能识别位置不断变化的红外信号点,一旦人体不动时,该传感器的探测能力就会大大的降低,甚至不能对人体进行定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人体的实时定位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矩阵的人体实时定位系统及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红外矩阵的人体实时定位系统,包括:
红外线发射装置,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包括X方向红外线发射装置和Y方向红外线发射装置,所述X方向红外线发射装置用于在X方向产生并行的若干条红外线;所述Y方向红外线发射装置用于在Y方向产生并行的若干条红外线;
与红外线发射装置配合使用的红外线接收装置,所述红外线接收装置包括X方向红外线接收装置和Y方向红外线接收装置,所述X方向红外线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X方向红外线发射装置发出并被人体反射的红外线;所述Y方向红外线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Y方向红外线发射装置发出并被人体反射的红外线;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包括X方向计时器和Y方向计时器,所述X方向计时器或Y方向计时器用于收集X方向红外线或Y方向红外线从发出到被接收到的时间,并将该时间发送至单片机;
单片机,所述单片机接收并处理X方向和Y方向的时间信号,依据光的传播速度从而得到当前人体的位置信息。
上述的基于红外矩阵的人体实时定位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控制红外线发射装置和红外线接收装置工作与否。
上述的基于红外矩阵的人体实时定位系统,所述控制器包括:
微处理模块,用于控制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同步工作;
与微处理模块连接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用于控制红外线发射装置;
与微处理模块连接的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红外接收模块用于控制红外线接收装置;
与微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对X方向和Y方向计时器的时间信息同步采集的同步模块,该同步模块包括X方向模拟开关芯片和Y方向模拟开关芯片,X方向模拟开关芯片或Y方向模拟开关芯片分别控制X方向计时器、Y方向计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丁子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丁子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48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